银行理财产品“金十”褪色

22.10.2015  17:12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系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GDP首次破7%,业内分析四季度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大增。在难掩颓势的收益率下滑的态势下,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已跌入新低谷。昨日,记者走访省城多家银行发现,虽然10月已过大半,但银行理财产品依旧“淡定”,而双节效应也基本消失。

  现状:理财产品“金十”褪色

  银率网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银行理财产品有108款预期收益率低于3%;有546款预期收益率落在3%(含)~4%,较上月增加19.21%;4%~5%收益区间的产品数量较上月激增31.02%,几乎达9月发行总量的一半。

  来自普益财富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11日~10月16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较上期减少4个基点。其中,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仅为17款,市场占比为2.35%。而就在包括“双节”在内的9月26日~10月10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亦仅为4.62%,预期最高收益率在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27款,市场占比环比仅为2.32%。节日效应的不温不火可见一斑。

  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出现下行态势,包括互联网“宝宝”、国债、大额存单利率在内的整个理财市场似乎都集体进入了“低利”时代。以曾经风光无限的P2P网贷为例,2014年1月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为19.6%,2015年9月则降为14.36%,降幅高达26.7%。而进入10月后,素有“宝宝”类产品风向标之称的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一度跌至2.9480%。

  趋势:四季度收益或进一步下跌

  时间进入第四季度后,经济下行压力仍未消除。10月14日公布的9月CPI报1.6%,大幅低于前值和预期。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系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GDP首次破7%。市场分析,央行在四季度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空间,货币政策宽松,银行理财在资产端难以找到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或进一步下跌。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央行的连续降息和降准效应,银行资金面普遍比较宽松,银行理财的节假日优势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则是月末、季末、节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缺席,或将成为新的常态。省城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分析认为,高投资回报率甚至暴利的时代或许将一去不复返,理财市场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期限的低利率时期。“未来能有3%~4%的投资回报率已经算是不错的水平,5%就已经是投资的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也是银行业绩冲刺关键期,中小城商行将成为抬高整个市场理财收益率的最大力量。因此,业内人士也建议有兴趣的投资者不妨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定。(市场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