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总理嘱托

30.10.2014  09:59

    “总理回信啦! ”10月28日,在位于大别山腹地革命老区的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金寨县希望小学,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不胫而走,师生们的热情被瞬间点燃。

  这是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 25年来,从这块红色土地上启程,希望工程帮助495万名贫困孩子筑梦人生。建校25周年之际,学校师生代表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了一封信,汇报学校发展情况,并寄去校园风貌图片。李克强总理收到信后很快复信。

  两封书信,25年情缘。1990年初,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专程到金寨县南溪镇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指出要开展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活动——希望工程。当年5月,金寨县希望小学落成,我省成为全国最早实施希望工程的省份之一。 25年来,我省筹资4.58亿元,援建816所希望学校,21万名贫困学生得以用知识改变命运。

  10月29日上午,一场细雨后,群山环抱的金寨县南溪镇愈发葱茏清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专程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送到师生们手中。

  学校背山临街,校园宽敞整洁,建校时5000平方米的校园、468名学生,已发展到面积1.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1675名山区孩子在崭新的5层教学楼里接受知识雨露的滋润。在学校会议室,詹夏来现场宣读了总理回信全文,当读到“让我们共同持续不断努力,为天下所有贫困孩子的幸福人生创造美好的希望!”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总理在信中深情回忆:“当年来这里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时,正是冬末初春时节,不曾想到,希望工程第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的冻土里,破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他殷殷嘱托,贫穷固然可怕,但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更加可怕;消除贫困或难短时兑现,可创造公平必须刻不容缓。

  金寨县希望小学校长陈德武感慨万千。他说,怎么也难以忘记1990年那个春天,正当老区教育艰难行进之际,希望工程实施了,山区贫困孩子有了圆梦课堂的机会,社会各界爱心汇聚,滋润了一颗颗渴望改变命运的心。 25年来,学校培养了6175名贫困孩子。我们将铭记总理的教诲,继续坚守希望事业,使希望工程在金寨这块红色沃土中枝繁叶茂,让山区孩子们带着希望快乐成长。

  “我们会更加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长大后像李爷爷一样为别人做更多的事情! ”金寨县希望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张露这样道出心声。上学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学校的历史,是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无私捐助,让贫寒学子在美丽的校园一天天茁壮成长。

  “大眼睛”姑娘苏明娟7岁时“我要读书”的照片,传遍祖国各地,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识。她手握铅笔头,渴望知识的眼神让人难以忘怀。如今,学有所成的苏明娟已是金融白领。

  作为希望工程几百万受益学生代表,苏明娟当日也来到学校会议现场。看到总理回信,她心情格外激动。她说,我们这些孩子就是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学习成长的。我毕业后第一个月工资就捐给了希望工程,平时也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把别人对我们的关爱,化作对社会其他贫困学生的关爱,希望工程的火炬要一代代传递下去。

  一路同行的省教育厅、团省委及市县负责同志表示,希望工程彰显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崇高精神,我们要铭记总理的嘱托,把总理的殷切期望化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无穷动力,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每一位青少年的心坎上,让教育的阳光公平地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让希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夏胜为)

  ·链接·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发起,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具体实施的社会公益事业。

  我省实施希望工程25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施成果和综合效益。截至2014年9月,共筹集希望工程资金4.58亿元,其中省本级3.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1万余名,援建希望学校816所,援建希望厨房60余个;发现并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先后培养了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个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张宗友,全国希望工程第一个中国科大少年班学生邓磊。25年来,我省希望工程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建成第一所希望小学之后,又先后援建了全国第一所希望中学怀宁县希望中学、全国第一所希望职业中学金寨县江店希望职业中学等;先后有金寨县希望小学等6所希望小学被评为“全国模范希望小学”。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