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文旅委多举措开展文化惠民工作

18.11.2015  17:19

一是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2015年新建市图书馆新馆、市文化馆新馆,改造市五松山剧场,力争年底前建成运行。推进首批1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建设任务,加快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建成郊区灰河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启动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是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市城乡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25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接待读者、参观者和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人达30多万人次。市文化馆为我市27家文艺团体提供每天不低于15小时的免费开放服务,市博物馆接待国内外参观人员10万余人,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25.6万人次,年图书外借43.54万册次。

三是各类公益活动丰富多彩。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党的理论说唱团、送戏进成村、铜官乐大舞台等活动载体,积极将群众文化精品通过舞台输送到社区、乡村,让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创新服务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惠民  周末小剧场”演出,长期举办爵士鼓、钢琴、摄影、古筝、话剧小品、声乐公益培训班等。据统计,2015年以来开展各类艺术培训400余课时,培训辅导2万余人次。举办各类讲座66场,群众2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图书流动服务,新增三个馆外服务点,全年累计向社区、乡村、部队、机关、学校送书达10390册。

四是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加强。不断探索建立全市文化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根据志愿者文艺特长,分类组建戏曲、舞蹈、音乐、书画、播音主持等多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走进社区、军营、企业,积极开展文艺献演和艺术辅导等文化公益服务活动。业余文艺团体蓬蓬勃勃,现有各类业余文艺团体208个,在市级文化部门登记接受管理的99个,设置群众文化辅导点55个,已登记三级以上文化辅导员212人。

五是公共文化信息建设不断推进。市、县(区)两级建成5个支中心、3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41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社区、村共享工程设备配置率100%。启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设计研究,打造“文化有约”公共文化网络服务平台和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和网络预约服务,“文化铜陵”微信、“铜陵文化”腾讯、新浪政务微博吸引粉丝近4万余人。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