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的纪律擦亮高校录取的公平形象

10.07.2015  10:42

        2015年的高考工作,已进入紧张的招生录取环节。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或是近年招生录取纪律最严格的一年。这既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也能提升教育部门的公信力,为下一步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大的行动空间。当然,从可能变成现实,要看录取工作的实际表现。

        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今年多项前所未有的措施与提法向录取环节汇聚。比如“26个不得”的招生纪律在今年2月面世,即将付诸实施。比如高考加分资格造假的考生,不仅要被取消录取资格,还面临停考1年至3年的处罚。再比如录取“零点招”、计划“零突破”、违规“零容忍”的提法,显示出有关部门的坚强决心。这些接踵而来的措施,的确让人感觉招生工作的纪律正在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反腐倡廉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始终保持强劲力度。这使人们更加期待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与反腐的大气候相一致,比以往更严肃、更合规、更公平。

        过去在高考招生中暴露出的问题,已极大损害了教育公平。不管是2009年重庆多名考生冒用少数民族身份,还是去年河南漯河高中学生违规获得体育加分,高考舞弊景象都触目惊心。总结以往惨痛教训,今年多项措施带有很强针对性,威慑力大大加强。但有些措施要落到实处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保障用铁的纪律擦亮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形象,实行责任追溯倒查机制和信息公开,必不可少。要做到这一点,应当对个案及时予以公开,随时向社会通报违规事件处理进程,以挤压运作空间,避免大事化小,不了了之。

        ○鹿永建 萧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