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贤:一位退休老人的默默奉献

04.08.2015  17:12

  --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村钱金贤宣传乡

在地图中查看风文明、弘扬崇文重教优良传统纪实

 

钱金贤的工作时间是:从起床戴上老花镜开始,早晨他用“村村通”广播,架起“空中学校”,通过大鼓书、顺口溜的形式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吃过早饭后,他走村入户,倡导乡风文明,调节群众矛盾;到了晚上,他认真擦拭老花镜,坐在书桌前,潜心创作大鼓书,“一家别说两家话,遇事都要肚量大”、“长大知礼敬孝老,溺爱孩子可不好”……翻开钱金贤的创作本,一段段大鼓书语言平实、朗朗上口。

  退休不退岗、身退心不退。自2002年退休后,闻集镇原宣传干部、大钱营村居民钱金贤将身边的人和事、家风、格言编成顺口溜、大鼓书等向周边人传播。同时,他还编写了近10万字的宣传材料,宣讲约600场次,受众达2万多人次,让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钱营村村民的精神世界,也折射出一名退休干部对党的宣传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他拥有一颗忠诚的心,爱好宣传事业,树起一面旗帜

  

在大钱营村,提起钱金贤,大伙们都亲昵地称他“一个闲不住的可靠老头”。因为“闲不住”,钱金贤经常在村里转悠,邻里之间闹点小纠纷、谁家出现点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而“可靠”则因为他总是能顺利解决问题,“看见钱老,大家伙就安心了。”

  “农村好不好,不仅仅在于盖了多少高楼,买了多少汽车,还要看治安环境好不好,村民相处得是否融洽。”钱金贤说,“国家一直提倡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文明乡风,尤其是近年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老宣传干部,我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宣传好。”

  上世纪40年代,钱金贤出生在颍泉区闻集镇大钱营村,60年代从阜阳地区农校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被分配到闻集镇工作,直到2002年从闻集镇党委副书记的职位上退休。几十年来,钱金贤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就是镇宣传委员,任职期间多次获得阜阳地区优秀宣传干部称号。

  “老钱是党的传音筒,通过他我们能迅速听到党的声音。”闻集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钱来信是钱金贤的至交,在他的印象中,钱金贤一直奔走在宣传工作的路上,“从事基层宣传工作期间,老钱跑遍了闻集镇家家户户,把党的大政方针、富民政策,以及科学种田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

  党的声音怎样才能有效传播到农民耳中呢?钱金贤有着自己的一套“土方法”:创作大鼓书、顺口溜。他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到了乡亲们的心坎上。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推广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钱金贤白天进村入户宣讲,晚上编写大鼓书,经常工作到深夜,也因此落下了眼疾。

  钱金贤退休时,镇党委政府送给他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基层宣传战线楷模——钱金贤”。正当村民们以为他将带着这面锦旗到城里的儿子家享清福时,钱金贤却选择留在农村,回到大钱营村生活。“忠诚于党的宣传事业,永远做一名基层宣传员,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钱金贤说。

  为宣传乡风文明,钱金贤建起了人文展教馆,现已成为村民们的精神家园;为传承传统文化,他编写了10多万字的村史,给村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弘扬崇文重教,他成立关爱学习基金,资助上百名学生圆了大学梦……退休十多年来,“闲不住”的钱金贤一直在践行自己的诺言,用行动诠释了一个基层宣传干部的崇高境界。

  

他拥有一颗执着的心,宣传乡风文明,建立一个宣传阵地

 

  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普通农民来说,这些只是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群众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呢?钱金贤把自己宣传的内容形象地总结为:上好学、种好田、做好人,传递人间真善美。为了让群众更加易于接受,钱金贤还是拾起老办法,把宣讲内容编成了大鼓书。

  钱金贤在编写大鼓书时善于运用事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6月底,村民钱令东因酗酒和妻子产生矛盾,通过钱金贤的调解,夫妻两人和好如初。

  钱金贤把这一件事编成了大鼓书:“令东喝酒好喝多,老婆一听就生气,气的还把离婚提,多喝不是好事情,少喝才能家庭美。”

  钱金贤大力倡导家风教育,编写了《大钱营育子经》、《入仕家训》等与家风有关的大鼓书。如《入仕家训》中写道:“钱营人若当了官,切记百姓大如天。事事要为民作主,切莫枉法把财贪。贪赃枉法犯了罪,丢尽八辈老祖先。败坏声誉门风毁,坟地绝不葬贪官。此训刻骨要铭记,廉洁明正当清官。”

  大钱营村以前是一个行政村,2007年合并到闻集村后,村部就闲置了下来。“如果把老村部建成一个宣传文明乡风的阵地,比一两个人宣讲的作用就大多了。”钱金贤告诉记者,2007下半年,在闻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和几名退休干部将老村部改造成“大钱营村人文展教馆”,建立起宣传教育村民的文化阵地。

  家训室、大钱营革命先烈和好人事迹室、状元室、图书室、家长学校……近日,记者走进“大钱营村人文展教馆”,仿佛走进一个浓缩版的乡风文化教育基地。

  “这里已成为大钱营人的精神家园,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汲取文化营养。”钱金贤说,以家长学校为例,学校每星期开课一次,由他和几名退休干部担任教师,讲课内容包括如何培养孩子、如何处理好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等。

  正是由于对党的宣传事业的热爱、执着,钱金贤总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利用村村通广播,建立“空中学校”,根据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适时向群众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美好乡村建设政策等;建立学雷锋好人激励机制,将村民所做的点滴好事记录下来,登记造册,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在乡风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钱营村呈现一派风清气正、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少发生盗窃、贪污、夫妻离婚、邻里纠纷等事件,成为闻集镇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标杆。

 

  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弘扬崇文重教优良传统,致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个子不高,嗓门很大;年逾古稀,精神焕发……日前,记者见到钱金贤时,正值高考成绩放榜,他正在挨家走访村里几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了解他们的高考成绩。“今年我们村有8名学生过了本科分数线,最高分有640多分。”钱金贤告诉记者,这8名学生中,一半以上家庭贫困,都是在他和几名退休干部的资助下,完成高中学业的。

  大钱营村又被称为“状元村”,村民们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全村仅有300多户、1300多人,但从1949年至今能竟然走出7位博士、6位硕士、160多名大中专学生。

  钱金贤自幼也在崇文重教风气的影响下,努力学习,于上世纪60年代考取阜阳地区农校。“那个时期,考上中专也不容易,不亚于现在的本科生。可以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钱金贤说。

  退休后,钱金贤十分关心村里的教育事业,总喜欢挨家挨户宣传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当发现村里有的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时,他坐不住了,“我爱村里的每一个读书人,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当得知有孩子辍学,我会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一开始,钱金贤总是默默地将退休金捐给那些辍学的孩子,劝导他们重返校园。渐渐地,他发现,对亟需学费的贫困学子们来说,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只是杯水车薪。“决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抱着这个想法,2007年,钱金贤联合同村的其他退休干部成立大钱营关爱教育激励基金联合会,面向群众募集资金。

  钱金贤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短短一年时间,关爱教育激励基金联合会就募集了上万元资金。记者注意到,钱金贤把每个捐赠人的姓名、捐款金额都记录在本子上,多的上千元,少的几元。“好人好事值得铭记,我会定时把这些名单张榜公布。”钱金贤说,如今,向联合会捐钱支持贫困学子,已经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有了大家的支持,联合会每年资助贫困学生达二三十人。

  为了激励孩子们求知上进,在钱金贤的建议下,每年大钱营关爱教育激励基金联合会还对考上本科的学生给予现金奖励;上初中、高中的学生获得班级名次、三好学生的,联合会提供书本、文具等物质奖励。

  自2008年以来,大钱营关爱教育激励基金联合会已奖励优秀、贫困学生347人次,其中,有50多名学生考上省级示范高中,41名学生考上大学本科,还有2人取得了博士学位,3人取得硕士学位。

  眼下,正值暑假期间,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过得充实、快乐,钱金贤发动村里的老师成立暑期辅导学校,免费为上小学的学生辅导课内外知识。钱金贤说:“孩子们读好书,是他最大的心愿。”

  他拥有一颗责任心,编写20万字村史,留下一套宣传机制

  几年来的孜孜追求,钱金贤建立了宣传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套机制——以优秀传统引导人,以好人好事激励人,以乡风文明熏陶人。

  “我想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即使我不在了,后人也可以按照我的工作思路延续下去。”钱金贤说,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他决定编写一部村史,将大钱营的风俗习惯,历史上的好人、好事,以及近年来大钱营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记录下来,从而启发后人,将大钱营村的文明乡风延续下去。

  为村庄著书立传需要参考大量的文史资料,钱金贤白天到处查阅资料,夜晚奋笔疾书。从2002年到2008年,他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大钱营村史》,被国家民政部的刊物《乡镇论坛》宣传到国内外。

  这部村史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血缘远古,姓氏寻根;衍地千古之迷,胜出文明复兴。中篇为:探索氏中楷模,立标榜样人生;激励子孙奋进,日月同辉钱营。下篇为:大钱营村史志,追溯明朝洪武二年,揭示钱营始踪,人文天地精粹,催化人杰地灵。

  村史不仅记录了大钱营村重大事件,也记录了村民们的生活变化,再现了该村从“野菜杂粮污水肚、土房破衣烂泥路”到“穿的高档新衣服、吃的细粮蛋菜肉、住的瓦房小洋楼”的发展历史。“读这些历史能够让后人忆苦思甜,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钱金贤说。

  艰苦的创业史、勤劳的守业史、辉煌的文化史、多年的宣传工作心得,钱金贤一一记录下来了,“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串成一串,便是大钱营人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有人曾问钱金贤,这把年纪了还这般付出值得吗?他回答:“比起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列,我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做好党的基层宣传员,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在钱老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党员对群众的善良心,对工作的执着心,对事业的责任心,他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的榜样,他的工作方法也值得基层干部学习。”闻集镇党委书记韩红伟说,基层需要这样的干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这样的宣传员。

 

 (特约记者 叶陆苗 余 波 本报记者季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