鍗氱埍鍔╁姏缇庡ソ瀹夊窘

16.05.2014  23:36

传统品牌迸发新活力

      安徽省“博爱在江淮”系列公益活动于2007年启动,多年来共募集发放救灾救助款物价值5.4亿元,有力支援了救灾和灾后重建,为数十万个家庭送去温暖和帮助,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之一。
      2011年,安徽省红十字会启动“博爱在江淮”子品牌战略,策划实施了“博爱在江淮·99救助计划”,针对9类困难群体,通过基金运作的方式开展救助活动。“看着‘99救助计划’简洁精致的项目书,奉献爱心像‘点菜’一样,很放心。”一位爱心人士表示。
      2013年,省红十字会又联合省文明办、新浪安徽开展了“博爱在江淮·益起进社区”活动。
      活动通过志愿服务项目方案招募,吸引大学生志愿者亲自参与各类创意公益项目的组织策划,发挥专业特长做好社区服务。
      活动还借助网络实现了进一步扩散,通过微博推广的方式汇集更多爱心。
      目前,活动微博粉丝数已经超过20万,官方主页累计点击超过50万人次,已有15个志愿服务项目走进社区,约500名志愿者参与,5000名社区居民直接受益。
      2013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安徽省传统公益品牌“博爱在江淮”展现出了全新传播力和吸引力。

红十字“”在身边

      “防灾减灾日和“世界急救日”活动期间,省红十字会走进安徽交通广播电台,举办“相约在春天”、“急救与道路安全”等活动,向广大车主传授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有人受伤,小小的车载急救包就能派上大用场。
      “我们天天开出租车在路上跑,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知识,遇事就不会慌了。
      在FM90.8的频率跳动下,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广大司机朋友进行热情交流。
      此外,根据安徽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核心项目规划,截至2015年,将有超过30万名干部群众通过倡导性和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掌握应急救护知识,8个省内重点景区将建立红十字救护站。
      “要通过核心项目的深入开展,重点解决好应急救护标准建设,规范全省应急救护管理,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在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核心项目管理培训班上,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强提出明确要求。
      在省红十字会的统一部署下,各级红十字会也积极推动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蚌埠、淮南、黄山等地已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本级党校主题班及公务员初任培训教学内容,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机制。

江淮大地爱相“

      2007年,安徽省芜湖市志愿者赵金霞为江苏省一名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3年,安徽省实现17例成功捐献。7年时间,安徽省实现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47例,全省有11个市(县)建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站。
      马鞍山工作站2008年成立以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累计8名成功捐献者占全省捐献总数的近六分之一,今年7例捐献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展示了全国文明城市的精神风貌。
      马鞍山市捐献造血干细胞工作的快速推进,主要得益于建立了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组织三方共建,围绕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做好服务的“3+1”工作模式。
      11月,安徽省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工作现场会在马鞍山市召开。马鞍山市红十字会向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者和志愿者介绍经验,其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与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等社团联合参与、共同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志愿服务模式获得与会人员一致赞誉。
      马鞍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成功模式,得到省红十字会和全省同行的肯定,在全省积极推广。

社区农村博爱“发芽

      2013年,安徽省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已有1014个,会员约36万,全省红十字会的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社区、农村、学校红十字会工作亮点纷呈。
      宿州市埇桥区东关街道马号社区是安徽省成立的第一家社区红十字会。目前,宿州市对5个“四有”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进行全面验收,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工作规范与制度、有经费等要求,成立了社区红十字会,组建了志愿者队伍,主动把红十字服务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开展宣传、培训、募捐救助、上门服务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
      省红十字会资助35.5万元在黄山市黄山区耿城镇城澜村新河中心村实施了全省第一个“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热烈欢迎。
      各级红十字会也在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项目。随着项目紧锣密鼓地深入开展,“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广大社区农村生根发芽,为“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们计划在基层乡村普及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开展帮扶、助困等人道活动,增强农村社区自我发展综合实力,让更多老百姓受益。”安徽省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

人道宣传汇聚“正能量

      安徽省将红十字会宣传工作纳入全省宣传工作总体安排,积极支持红十字会建立人道传播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做好舆情应对。
      各级红十字会坚持开放姿态,营造出良好舆论环境。在一些地方,反映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工作和志愿者、专职工作人员事迹的新闻素材,成了媒体竞相争取的“抢手菜”。
      淮南市红十字会保持高度新闻敏感性,与多家媒体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吸引多名记者成为红十字志愿者,还成了当地报纸、电视、电台的常客。仅在2013年,淮南市红十字会就参与录制、直播了7期专题节目。
      “新闻不过夜”是淮南市红十字会新闻宣传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宣传效果,工作人员及时撰稿,经常晚上加班加点,在第一时间向各主流媒体和新媒体投稿,确保了红十字会工作信息的实效性。
      不少网站固定刊登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稿件,甚至还给市红十字会特色工作和优秀志愿者定期制作专题网页。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安徽日报等数十家省内外媒体都成为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老朋友”、“老熟人”。

人才队伍“大练兵

      安徽省红十字会“八大”召开后,各县级红十字会纷纷加快理顺管理体制的步伐,目前已全部理顺。
      根据基层红十字会专职干部来源广、成份新、工作热情高、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的实际,省红十字会连续举办三期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干部培训班。
      “一年多以来,我们对近200名基层红十字会新任负责人及新进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干部培训目标。”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孙齐云高兴地说。
      各级红十字会在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摸索出了不少“好点子”。
      近年,省红十字会通过公开招考、遴选等方式新进工作人员10名,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工作活力不断增强。
      滁州市红十字会开展“互查互看互比”活动,率先开展红十字系统考评工作。
      亳州市红十字会针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县区红十字会现状,科学制定了县区红十字会目标管理任务。
      宿州市红十字会争取财政、人社等部门支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6名公益岗位工作人员。(胡静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