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宣布野外灭绝的云南梧桐在攀枝花“活”了过来

15.07.2015  04:18
   核心提示
  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1997年度世界受威胁的树木名录中,云南梧桐被列为野外灭绝的3种中国特有植物之一。
  2004年,攀枝花境内发现近200棵野生云南梧桐。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余志祥带领团队进行繁育研究。
  今年,“濒危植物云南梧桐繁育生态研究项目”成果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7月2日上午,顶着阳光,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余志祥等人,忙着挖坑种树。“这不是一般的树,全球或许只有百余棵。”余志祥所说的树,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8年宣布野外灭绝的云南梧桐。
  2004年,攀枝花境内发现近200棵野生云南梧桐,2010年,余志祥开始研究并着手培育。今年7月2日,首批58棵人工培育云南梧桐走出大棚,被成功移栽。
   探寻
  植株普遍低矮
  进入雨季,攀枝花的大山开始变得葱郁。
  在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余志祥在漫山的植被中,一眼就看到了长在半山石头堆中、2米多高的宽叶植物,“那就是云南梧桐,眼下正是开花结籽的时间。”
  记者注意到,在植株不高的云南梧桐树冠上,开着锥形的花朵,一些花开败后结出了豆荚。“豆荚裂开,里面大小如弹珠、圆形的绿色籽实体就是云南梧桐的种子。”余志祥说,云南梧桐开花雌雄同株,雌花结果,雄花不结果。在保护区内,云南梧桐植株的长势不好,许多都是根部发芽生长,呈灌木状生长,“保护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泥土覆盖少,可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少,分布的云南梧桐植株普遍低矮,高度在3-6米之间。”
   稀少
  全球不超过200棵
  调查云南梧桐资源时,余志祥发现现有云南梧桐分布区林下没有云南梧桐幼苗。“云南梧桐种子10月初即成熟,但直至翌年6月以后才会降雨,种子要经过半年以上的旱季才会迎来发芽机会,极易失去活性导致萌发率低。”余志祥说,云南梧桐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中,自然结实受影响,结实种子也因营养条件影响质量,自然结实种子饱满种子仅占总数48.3%。此外,鸟类以云南梧桐籽实为食,多种因素影响,严重制约了云南梧桐的自然繁衍。
  余志祥介绍,据全球关于云南梧桐的记载,截至目前,全球仅在攀枝花发现野生云南梧桐林,植株不超过200棵。人工移栽植的云南梧桐也仅有21棵,其中云南昆明植物园内有14棵,云南昆明黑龙潭1棵,云南安宁市曹溪寺有2棵,云南武定县狮子山一大一小2棵,云南大理州下关李公祠有2棵。
   危急
  急需正名保护
  云南梧桐为中国特有种,在云南梧桐的“灭绝”与“发现”中,意外脱“保”。
  据悉,在1984年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云南梧桐被定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1994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卷)中称:“由于云南中部地区开发早,自然植被破坏大,故云南梧桐的野生植株已难找到,野生植株几乎绝迹。”没有将云南梧桐列入。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1997年度世界受威胁的树木名录中,将云南梧桐列为野外绝灭的3种中国特有植物之一。
  1999年8月,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没有将云南梧桐列入。然而,2004年,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近200棵野生云南梧桐分布。“生长环境差,如果不加以保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野生云南梧桐极有可能面临‘再次’野外绝灭的危险。”余志祥说,他准备对一些野生云南梧桐进行“圈”地填土养护。
   研究
  形成成熟培育体系
  2010年6月,在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等支持下,“云南梧桐繁育研究”项目上马,余志祥负责,整合了含1名博士、2名硕士、8名大学本科生在内的研究团队,专攻“云南梧桐”。
  上山收集果实,试种,培育,同时进行扦插试验。“种子饱满度差,发芽率不高,收集回来的种子发芽率仅为20%。”余志祥说,次年他们将发芽存活的幼苗移栽至保护区的山上,观察生长,结果一场山火,将所有人的心血烧毁。
  再接再厉,余志祥没有气馁。如今,项目组培育的58棵云南梧桐幼苗,经过3年的生长,已长到1-3米的高度。“从选种、播种、培育、成长、移栽等,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培育体系。”余志祥说,眼下正值雨季,他和工作人员将3年精心呵护的云南梧桐移栽出大棚,开始云南梧桐野外生长的研究。
  在扦插方面,余志祥也取得进展,“20%的枝条生根发芽,但目前还不能进行移栽。”
  今年3月27日,他及团队的“濒危植物云南梧桐繁育生态研究项目”成果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意义
  稀少树种“活”过来
  云南梧桐研究,有何价值?
  余志祥说,云南梧桐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米-1800米的区域内,处于攀枝花市林分结构差、森林质量低、森林组成树种单一地段。开展云南梧桐研究,可为攀西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记者联系余志祥科研团队中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郝云庆博士、副研究员。“野生云南梧桐极为稀少,非常珍贵,不亚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郝云庆直言,水杉被发现后,通过研究、繁育,稀少的树种重新“活”了过来,并成为人们常见的行道树、景观树。在郝云庆看来,水杉之路值得借鉴。“云南梧桐的树形美观,可开发为观赏树、行道树等,开发价值大。”郝云庆说,云南梧桐的研究与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生态效益。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山体绿化度不高,可选择的绿化种源少,尤其是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下端,许多山坡荒芜,植被稀少,发现的云南梧桐能在同样的环境下生存,通过培育繁殖研究,成功后,可用于绿化相应地区的荒坡、荒地。
  郝云庆表示,长期的研究和人工试栽可让云南梧桐重新“活”过来。
  对于“灭绝”云南梧桐脱“保”一事,郝云庆表示,林业部门会展开这方面的工作,帮助云南梧桐正“名”,“肯定不是恢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而是瞄准一级。”
   延伸阅读
  云南梧桐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干直,树皮青带灰黑色,略粗糙;叶掌状3裂或5裂,长17-30厘米,宽19-4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上面几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短茸毛,后来逐渐脱落,叶柄粗壮。(记者  罗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