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与重托 —— 记唐田镇原水利站站长王长海

14.07.2016  14:11

  7月8日,记者来到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唐田大坝,发现抢险救灾队伍中,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穿着已辨不清到底是白色还是灰色的衬衫,头戴草帽,顶着烈日,在大堤上来回巡视还不时指指点点。奇怪的是大家竟然都愿意接受这位老人的指挥,他指到哪里,抢险队伍就奔向哪里。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又是干什么的?何以会有如此魅力?

  “他是唐田镇水利站的退休老站长王长海,是我们书记连夜给请回来指导抢险保大堤的。我们连日对多处重大险情进行安全除险,就完全得益于老站长的多年水利经验。”唐田镇党委宣传部长尹新红告诉记者。

  今年已经65岁的王长海已经从唐田水利站退休5个年头了,黑瘦的一个小老头儿,从事水利工作几十年落下了一身的病,晚血病人,胃也被切除掉了三分之二,每年都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今年5月份住进医院,6月初才出院。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安庆发展,并将家也安在了安庆,老王退休后跟着老伴一起住到了小儿子家。7月4日下午5点,唐田镇党委书记喻辉拨通了王长海的电话,唐田大坝出现严重险情,希望老站长能回来指导抗洪抢险,镇里派车去安庆接。接到电话,王长海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唐田大坝对于整个唐田的意义。唐田大坝紧靠茫无边际的升金湖,像一道屏障牢牢守卫着唐田4000多集镇居民和5000多亩的良田与水面,一旦溃破,后果不堪设想。此时,镇里肯定忙成了一锅粥,于是他谢绝了喻书记的好意,立即让儿子开车把他直接送到抗洪抢险指挥部。水都没来及喝一口,老站长就冒雨走上大堤查看险情。唐田大坝是1974年人工修筑的,王长海也是建设者之一,又在唐田水利站工作了几十年,对大坝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大坝进行仔细勘察之后,他和区水务部门技术人员一起商讨,制定了抢险计划,随后带领民工冒雨连夜走上大堤,大家齐心协力投入抢险保大堤的战斗中。

  从到达大坝那天起,王长海就没离开过,他吃住在指挥部,时刻关注着大坝险情,仔细查看哪里有渗漏、哪里有管涌、哪里有跌窝,针对险情及时给出处理建议。在记者和王长海对话期间,他不时走到武警战士中间,告诉他们在哪里打桩、怎么安放沙袋。太阳越来越烈,气温也越来越高,战士们在成功处置好两处渗漏后回到树荫下稍作休息。王长海也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回指挥部,一进门他就倒在了床上,蜷缩起瘦弱的身体,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大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休息了大概半小时,王长海挣扎着起身拿起卷尺又回到大堤上。这时外面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像个大火球挂在天空,温度又高了很多。走到一个很深很大的空洞面前,他用卷尺量了一下告诉记者:“这是跌窝,出现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说明大坝下的土被水冲空了,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更大的管涌,甚至塌方。”这时,从旁边的救灾大棚里走出两位民工,王长海仔细叮嘱他们要注意随时观察,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指挥部。说话间,跌窝下面的管涌处突然鼓起来了,更大的水流从下面冒出来,王长海立即指挥民工用碎石压住,等待随后处置。

  “政府和唐田百姓信任我,这是我的荣幸,决不能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和重托,唐田大坝险情一天不排除,我就一天不下大堤。”临别时,老站长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贵池新闻记者:王丽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