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明:关于扶贫工作的六点思考

20.12.2017  12:36

    最近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现在,成效的巩固到底靠什么?如何才能让脱贫变成一股劲儿,一股大家都来动手、挣脱贫困的劲儿,这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多项惠农政策出台的同时,“养懒汉”的情况不断出现,干部在走访和帮扶中传来不少抱怨之声“贫困户只想等着救济却不愿意自己动手”、“每次见面就是哭穷”,甚至还有些“边缘户”成为新的上访户,老大难,就像穿衣吃饭一样,每天往镇里跑个一两趟。如何有效化解这样的“咽喉之痛”,关系到精准扶贫工作最终能否取得胜利。今天,我就来谈谈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郭新明下乡与群众在田间地头交谈

  一、关于精准识别贫困户中的“边缘户”,精准退出贫困户中的“坚守户”。很多时候,我们到村里听到的议论就是“同样有子女,同样有病,同样的家庭条件......为啥他就能当贫困户,我们就不行。”“俺家的房子不好,收入不高,俺家的......反正我不想脱贫!”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镇村干部依然不耐其烦的为他们解释,但偶尔会觉得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试想,又有谁愿意在贫困中生活一辈子?现在,国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户也想早点甩掉贫困帽,过上幸福的生活。说白了,他们也是穷怕了,所以看到好的政策才会一心想往“照顾”堆里钻。这正是我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意义所在。

  二、当贫困户光荣谁之过?我们刚刚结束2017年安徽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验收工作,2018年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两年的帮扶工作中,出现的很大误区就是大家普遍认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与村干部关系“铁”的象征,这是“不良民风”的折射,是过度集中的优惠政策叠加下的相互攀比,是各级严厉考核机制助推下的“众人捧月”的现实写照。因为,我们现在通过验收和考核还需要贫困户满意度的“一锤定音”。最近网上出现一句流行语,叫“我只愿做你的贫困户”,更多反映的是基层工作的一种无奈,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倡导健康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用正确的乡风文明,完善机制,引导群众摆脱“不要白不要”的思想和观念。

  三、扶不起的阿斗如何扶?这是我要谈的第三个问题。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贫困户致贫原因不是因病、因残、因学,而是因懒、因赌、因酒......归其根本,是缺少志气,“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冒头。最难走的是上坡路,最难行的是逆水船。个别贫困户正值壮年,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属于村里“破落户”。更有甚者,热衷于“酒赌毒”,“油瓶子倒了不扶,锅台上小鸡跳舞,因赌派出所里常去,一顿不能缺酒”是他们的现状和写照。

  如何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是个难题。解开这把锁的关键就是要“扶志”。扶志既要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为贫困户谋划合适的产业发展项目,又要强化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要从过去“高大上”的照本宣科转变为接地气的“小清新”——“小”就是要缩小宣传范围,聚焦到个体,量体裁衣,抓住要害,解决梗阻难题;“清”就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简单务实的告诉贫困户,要燃起生活的希望和斗志,扶贫不是发钱,彻底的脱贫靠的是诚实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新”就是不同于过往铺天盖地的动员讲话和号召,而是采用正反面案例剖析,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并结合配套政策,帮助贫困户获取新实惠、新路径、新经验。

  四、“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提倡的是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但是实际制定措施过程中,好心办坏事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干部看见奖补资金到了,下定决心要让老张家养羊,老李家养牛,老王家养鸡......结果羊瘦了,牛病了,鸡死了......不但没有得到贫困户的理解,还可能会给没有能力的贫困户带来极大的麻烦和问题。养鸡卫生环境脏了,养羊防疫防病不懂,费神费力,成效并不显著。当务之急应该要相信群众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尊重他们的自主权,不去搞大包大揽,让他买啥他就得买,这是严重的一刀切、拍脑门。扶贫工作应该是指导、扶持和宣传,贫困户才是主体,要给他们充分的选择权,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这场攻坚战中,靠自己的智慧和想法收获甜美的果实。

  五、重形式、轻感情的表面功夫不能要。两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们也会看到帮扶联系人“不到年底不见面,见面就要先拍照”、“一袋米一桶油,临走再塞两百元”、“匆匆的来,正如他匆匆的走”这样的现象。这种“雨过地皮湿”的做法不但不能解决农村贫困的久旱之苦,反而连累群众滋生观望等待的苗头。这就要求帮扶干部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带着感情去走访,“一回生、二回熟”,不要到了就拍照,拍照就拜拜。要彻底的静下心、定住神,用心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需求,成为贫困户的好朋友,真亲戚。另外,要结合帮扶对象的情况,掌握好政策和业务知识,不给贫困户增加负担,为脱贫致富开出良方。要明白,“门外汉”是成为不了群众的贴心人和领路者的。

  六、要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金钥匙。“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产业的带动,可以为贫困户拔掉穷根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源泉”,在田营镇我们非常注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利用姜楼村的果蔬种植、田营村的米花球加工和生产、李能村的苗木花卉栽种、魏窑村的林下药材种植以及吴桥村的剁椒深加工等产业链条,持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劲,以“企业+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党员+贫困户”的模式,拓宽精准扶贫的道路。此外,我们还借助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扶贫工作建言献策、参与贫困户家庭环境改善、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的形式,为脱贫攻坚工作加油助威。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难中炼。脱贫攻坚工作是块硬骨头,但我们不能畏难不前,要一鼓作气。争取顺利完成脱贫任务,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这场攻坚战作出做大的努力。(郭新明 界首市田营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