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阳:“带着孩子们,向上,向善” 

26.02.2016  18:11

  中安在线讯(记者 朱赟)  “在偏远僻静的村小,满含热情不断自我提升;面对失去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引导他们不断向上,向善。”郑春阳,这位在淮上区农村小学坚守14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力量默默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白色衬衫,不疾不徐的声调,典型的教师形象是郑春阳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不过,和很多人不同的是,19岁师范毕业就步入教师队伍,专科、本科学历都是自学考取。2001年,他第一次走上讲台是在淮上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在附近几所学校里几乎找不到像他这样的年轻小伙子,满腔热情地融入到年龄相仿的学生当中,虽然每天要骑40分钟自行车经过大概12公里的路程,但他总是比学生到的早,和学生一起早读,放学也总是比学生回的迟,和他们一起踢球、一起打扫卫生。

  然而两年后,郑春阳老师有了新的想法,郑春阳介绍,利用暑假担任了南京某科技集团蚌埠分公司的业务经理,负责蚌埠市场的推广,两个月的暑假工资加提成4500元,这可相当于当时教师半年的工资啊!暑假结束了,开学的日子他没有去原来的学校上班,直到三天后陆续接到了班上10来个学生的电话,他们纷纷问他为什么不去上课了,有几个学生电话中还哭了。“晚上,我躺在床上静静地想:大概只有老师才会有这么多学生挂念吧?我不断地反问自己:当初的热情呢?梦想呢?当老师就要甘于清贫,才这么点诱惑你就坚持不了了?”第二天,比学生“迟到”了3天的他,又回到了熟悉的课堂上,并默默的立下“当老师,当一名好老师”的志向。

  “当时全省正在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偏远农村,很有意义。由于当时是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并对投影仪这些设备熟悉些,区里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郑春阳回忆说。其实远程课程开发试验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正赶上郑春阳的爱人身怀六甲,产期将近。学校离家远,还要不停的奔赴各个村小上试验课,家里顾不上,就连孩子出生郑春阳都没能陪在妻子身边。不过经过几年默默的努力,农远工程在蚌埠市成果显著,同时郑春阳也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省农远工程教学应用新星”。

  郑春阳所在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很高,这也成为他授课之外最挂心的事,他跟我们说:“成长中父亲、母亲缺位,小孩子很容易缺少关爱和引导,他们尤其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力量。”为此,在郑春阳任职的历届班级里,为每位留守儿童都建立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并带动其他任课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考试没考好,和同学闹别扭,想爸妈了,都能找到人说道说道。同时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向善,在‘坎’上不走弯路。”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朱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