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郊区“三项创新”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18.12.2015  18:22

      近年来,郊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围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重心,以确保“老有所养”为目标,多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人实现老有所养。据统计,郊区在“十二五”期间,发放高龄津贴295万元,惠及全区2685名80周岁及以上老人。免费为困难老人发放爱心手机486部,免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115820小时,156名高龄独居的贫困老人受益;投入200万元,建成5所集日托、助餐、康复、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补助1所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补助资金65.78万元,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一是创新养老机构管养模式,社区老年协会托管运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标准化。近年来,郊区民生工程投入持续增加,但建设类民生工程的后续管养问题比较突出。郊区针对实际问题,按照“建的好还要用的好”思路,积极探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机制,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老年人生活白天无人照料的问题,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老年人筑起贴心暖巢、打造第二个家。2014年,郊区民政部门通过创新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基层老年协会负责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按照管养分离的模式与老年协会开展合作。由老年协会安排人员到日照中心组织运营,中心日常活动安排与服务管理全权交由老年协会负责,政府按购买服务协议对协会工作进行评价,支付购买服务费用。郊区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选择基层老年协会负责中心运营服务,不仅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还有效节约了中心运行成本,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了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积极性,为他们发挥余热搭建了平台,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实施政府购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服务,改进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了管理不完善、设施功能发挥不完全的问题,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和效率。目前郊区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中心功能设施齐全,配有阅览室、棋牌室、康复室、休息室、餐厅、洗浴室等,能够为社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紧急救护和日间照料等方面的服务,破解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难题,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

      二是创新养老机构服务模式,引进民营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郊区积极鼓励民营养老机构发展,探索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管理运营有效方式,激发养老机构的发展活力,提高了床位使用率、入住率,促进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对社会办养老机构金色港湾老年公寓的床位进行补贴,共补助资金65.58万元。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投入近100万元向社会公开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由铜陵市品质家政服务公司承担全区居家养老服务。2015年累计102位贫困独居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财政支付服务费用46.4万元。完成了居家养老购买服务项目年度考核评价,并续签服务合同。2015年投入80万元,新建了大通镇民福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铜山镇姥山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两个日间照料中心均完成购买运行服务,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全区集中、散居供养的五保对象40人,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8.6万元,有效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农村五保供养资金落实到位,实行区财政按月统一打卡发放。

      三是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模式,开展政府购买服务,逐步实现运营体系化。郊区采取“政府建设、协会管理、老人享用”的方式,创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对5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服务进行公开招标,向具有相应资质的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购买运营管理服务。由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为辖区老年人免费提供日托生活照料、看护、助餐、休闲娱乐及康复护理等服务。日间照料中心所在地政府及区民政等部门负责对购买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通过考核的区财政每年补助3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与此同时,建立了以“乡村两级主办、均等互助服务、社会各方参与、政府积极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模式,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敬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城乡老年人提供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心理慰藉等服务活动,通过推进政府购买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使特殊困难老年人和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由简单的生活照料,逐步向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

上报单位:郊区民政局
信息作者: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