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构筑开放高地

15.04.2016  04:22

   顺江而下 各市港口物流中心方兴未艾

  产业融合、区域协同、开放合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近日联合发布《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提出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为皖江城市带扩大开发开放提供了巨大机遇。

  围绕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要求和我省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的构想,我省沿江各市根据各自的实际,多方寻求区域联动合作,整合优化港口物流及集疏运系统,依托芜湖港、铜陵港、马鞍山港、安庆港、池州港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澳洲牛肉、阿根廷大虾、法国红酒……在位于国家级芜湖综合保税区旁的皖江首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琳琅满目的各类进口商品摆满货架。在这里,芜湖及皖江城市的居民可以轻松购买到质优价廉的海外商品。较之传统零售商城,芜湖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依托保税区“区内仓库”与“区外商城”联动,打造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平台,发挥了国际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功能。

  沿着郑蒲港新区主路,记者看到,随着马鞍山市拥江发展战略的推进,一个个项目开工建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作为800里皖江东桥头堡,马鞍山市提出“以港兴市”战略,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不久前,郑蒲港对外扩大开放建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钢城”向“港城”的开放转型又迈进一步。 “临港产业的发展依托于港口的建设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而长江经济带建设则是重大机遇。 ”郑蒲港新区党群工作部长王文介绍说,近两年马鞍山市加快港口建设和老码头升级改造,投资近1亿元将马钢、长江港口、万能达电厂等企业码头的靠泊能力由5000吨级提升到2万吨级,投资3.5亿元建成慈湖综合码头,投资6000万元建成中洋金顺码头,投资1亿元建成总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天顺港口集装箱新仓储区,新增1万标箱堆存量。去年,郑蒲港一期工程开埠运行、口岸对外扩大开放获批。目前,综合保税区的申创、国家进口指定口岸的申报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记者手记】

  皖江城市带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双覆盖区域,是安徽快速崛起的着力点、对外开放合作的高地。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加强区域内港口协调,提升对外开放合作能力,对皖江城市带乃至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四通八达 水陆交通干线无缝对接

  “大交通是支撑拥江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合铜现代工业走廊等重大战略实施的‘先行官’。 ”铜陵市交通局局长凌勇说,京福、宁安高铁先后建成通车,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合巢铜高速公路在铜陵交会互通,铜陵全面融入国家快捷交通网。未来5年,铜陵将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等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支线航道建设;优化港口布局,有序推进长江过江通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大力推进拥江发展,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

  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为打通皖江城市带对外开放大通道创造了机遇。2015年12月正式开通运营的宁安高铁,串起了南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6市,把江苏省同安徽省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使得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经济带实现无缝对接。

  站在皖江区域交通新起点上,沿江各市加快了“交通先导”战略实施步伐,依托现有和即将规划建设的主要水陆交通干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外连通的交通循环线,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深水良港的资源优势,港口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优厚的招商政策,便捷的交通条件,正是这些因素吸引了公司的落户。”在马鞍山郑蒲港新区,北京御香苑控股集团投资的冷链物流公司负责人李春梅介绍,公司冷链物流项目前期已投资2.6亿元,仓储能力达到5万吨。

   【记者手记】

  交通的先行和跨越、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形成,能够大幅度提高皖江区域开放融入能力,进一步提升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通过大交通基础设施畅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需要抓住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机遇,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内引外联 整合资源谋求互利共赢

  在安庆市望江经济开发区安达尔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工地上数台大型施工机械正忙碌着。公司负责人曹占林介绍,安达尔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工程年产5000台客车;二期工程为年产2万辆新能源客车,预计今年10月全部建成。 2016年计划产销1500辆整车,产值超过10亿元。

  安达尔是省内首个乘用车品牌,至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兴衰起伏。经过多年持续的招商引资,望江县成功引进河北一家企业恢复建立安达尔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依托安达尔,一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到2020年,园区产值将超百亿元。

  强化开放发展理念,着重解决内外联动问题。皖江城市带各市依托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创新“内引外联”模式,谋求在港口建设、岸线资源整合、市场培育、物流通道开辟等方面对接,实现互利共赢。

  池州市在全国率先通过PPP模式引进社会资金,管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让专业公司服务城市专项需求。此项改革,开启了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PPP模式”。今年,该市还将推出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黑臭水体整治、湿地公园建设等一系列PPP项目。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皖江地区始终以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胸襟走出海外,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今年前两个月,我省新批“走出去”企业和机构23家,同比增长53%。其中,尤其以皖江地区的铜陵有色、奇瑞、海螺等一批大企业步伐矫健,成果突出。 2月份,奇瑞汽车对其香港子公司投资2.3亿美元,海螺水泥对其香港子公司投资7700万美元,两家企业的投资额即占当月全省对外投资额的78%。数据显示,2015年,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生产总值达到14639.3亿元,增长9.6%;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5891.5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5.3亿美元,增长12.3%,大大超过2010年皖江城市带获批时确立的目标。

   【记者手记】

  皖江城市带具备良好发展基础,区域互动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根据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沿江各市迫切需要协同发展,扩大开放,围绕优势产业集聚,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完善区域内资源共建共享和利益平衡机制,促进跨区域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沈宫石 林春生 徐建 胡劲松 贾克帅 柳文 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