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时代变革 服务生态中国

26.12.2014  12:43
   中国绿色时报12月26日报道(记者  吴兆喆  通讯员  赵中南  赵有贤)  励精图治,60年赢得春华秋实。
  锲而不舍,60年铸就生态丰碑。
  翻开新中国绿意蓬勃的历史画卷,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的篇章竟如此辉煌:
  她具有甲A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级林业工程咨询、甲级测绘等一系列资质及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资格;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等荣誉;在服务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她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原始森林开发建设初期,茫茫林海有他们调查的脚步;全民缔造绿色家园之时,美丽中国有他们规划的笔触;保护物种群落丰富多样,荒漠湿地有他们设计的灵感;森林资源资产流转运营,城市乡村有他们评估的数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浩浩峰峦有他们监测的身影……从单一的调查队伍挺进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到集专家、学者于一体参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她始终用脚丈量着土地、用爱温暖着家园。
  砥砺前行,留给过去的是繁花满树;踏石留印,逶迤而来的是阳光灿烂。
   逐梦
  庄重的生态誓言
  1954年4月16日,值得新中国铭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对木材和林产品的迫切需求,国家决定开发建设国有原始林区。
  我国的原始林区,多分布于东北、西南、西北部的边远山区,林海茫茫、峰峦叠嶂,多数林区千百年间几乎无人踏入。在缺乏森林资源、林区自然与社会情况等必要资料的情况下,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怎么办?
  学习前苏联,并取得前苏联的支援,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途径。
  于是,国家果断决策,将“森林航测”列为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请前苏联专家来华援助一两年,在我国大小兴安岭等国有原始林区开展森林航空摄影测量和森林资源航空调查。如是,既有利于完成国有原始林区开发建设的基础工作,又能培养我国自己的森林调查设计队伍。
  1954年4月16日,这支为配合前苏联援建项目顺利实施的队伍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宣布成立,命名为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森林航空测量调查大队,下设航空摄影、航空调查和地面综合调查3个分队、总人数402人。
  这支队伍,是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最早应用航空遥感技术的队伍。
  栉风沐雨、风餐露宿,他们靠着肩扛人背把设备运进森林深处,又凭着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和建设林区的坚定信念,一年、两年、五年、十年……队伍在充实,队名在变化,队址在更换,但誓言永不变,从大兴安岭到秦岭,再到天山,他们始终以铿锵豪迈的步伐投身于原始林区开发建设的最前沿,调查设计的脚步踏遍雪域高原和热带雨林。
  他们把心交给了国家,但国家因历经坎坷,却没让他们安心。
  1960年-1962年,国家遭遇了3年自然灾害,其间,已更名为森林综合调查大队的这支队伍,队员被大量精简下放,留下来的不足百人,队伍元气大伤;
  1966年,“文革”来袭,1969年,林业部军管会决定,将他们成建制地下放到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并更名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勘测设计大队。
  他们理解国家的决定,坚信身处逆境仍能为国家的发展拼搏奋斗,才对得起肩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才算得上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在这段苦楚的岁月中,他们积极协助、指导并推动完成了全国“四五”和“五五”森林资源清查任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与全国同行一道建立了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而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原农林部正式把森林资源调查划分为一、二、三类,并以抽样调查技术作为开展森林调查的基本方法,从而确定了我国森林清查的技术路线,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森林调查事业的发展,而且也为我国森林调查这一技术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奠定了基础。
  历史成就楷模,使命锻造忠诚。
  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经国务院批准,1979年4月,他们原建制迁回了北京。林业部决定恢复调查规划局,并以这支队伍为基础,扩建为林业部调查规划院。
  此后,他们赴湖南进行全国森林经理试点,承担“三北”防护林地区自然资源与综合农业区划,编绘林业专题图……1985年,这支朝气勃发的队伍再次更名为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明确将“调查”“规划”和“设计”任务集于一身。
  随着时间车轮的加速,规划院的实力逐渐增强。
  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信息化的速度与日俱增,新技术所爆发的能量不断地改变着世界。规划院与时俱进,拼搏创新,构建起林业资源监测、林业规划设计和林业信息化建设为主体的业务格局。
   求索
  完美的价值实现
  新世纪以来,我国对林业“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反哺”林业的经济政策日益明显。似乎在一夜之间,我国真正把单一的产业林业转变成了生态林业,着重强调了林业的生态功能。
  尤其是我国政府在2009年的APEC会议上,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林业的“双增”目标后,林业生态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估、规划、设计,特别是林业信息化的运用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全国湿地、荒漠化、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编制,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设计,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林业分中心建设,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等,但凡国家宏观战略涉及林业资源监测、规划设计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进程中,总能觅到规划院技术团队繁忙的身影,听到他们铿锵的声音。
  规划院人忘不了森林里夏季的毒蛇和胡蜂,冬季的冰裂和雪崩;忘不了判读全国数百万个遥感样地信息的深夜,分析各种影响生态环境变化因子的黎明;忘不了满屏幕枯燥的代码,满机房困倦的眼神。
  为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他们不断优化完善森林资源清查体系,丰富监测内容,深化成果分析,并积极引导和推进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和森林生态功能效益定点监测。同时,他们积极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制作遥感影像图的成套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探索了遥感数据处理技术难题,培训了一大批遥感技术应用技术人才,推动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应用。
  为提高林地“一张图”建设效率,他们集中相关单位技术骨干,采取集中会战方式,首次处理了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首次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模式,首次采用SOA服务架构,首次将全国6800多万个林地地块落实到了精准位置,建立了统一标准统一坐标系的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全国林地由过去的“以数管地”到以“以图管地”的转变。
  为推动全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他们完成了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IP电话系统建设、全国林业专网工程建设和国家林业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并在国家林业局全国林业专网系统的基础上,扩建了京内外32个直属单位分节点的网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将MCU系统升级,增加了视频会议系统,将全国林业专网建成了集语音、数据、视频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当林业资源监测、林业规划设计和林业信息化发展,为林业宏观决策和管理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他们充满了自豪与欣喜。
  多年来,他们不止奋战在我国生态建设第一线,他们的足迹早已深深地刻在了大洋彼岸。随着“林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规划院先后与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开展了林业项目合作,不仅拓展了业务空间,更开阔了世界眼光。
  当然,规划院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作为国家级调查和监测野生动物资源的机构,他们喜欢听四爪陆龟饮水时发出低沉的“咯咯”声,喜欢看大熊猫慵懒地抱着竹子晒太阳的神态,喜欢拍林间突然飞起的红腹角雉和嬉戏争斗的黑琴鸡。
   扬帆
  无尽的绿色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在我国现代林业发展进程中,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作为国家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事业的中坚力量,在服务大局中有着不凡的表现。
  统计显示,近10年间,规划院完成林业资源监测与调查项目290项,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荒漠化和沙化、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及生态监测评估等;完成全国性、区域性、地方规划和项目可研报告、设计1869项,其中全国性、区域性规划69项;完成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等项目116项。
  以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建设为例,这张“图”将林业决策置于可视化现实场景,完善了森林资源调查手段,提高了森林资源监管效率,实现了“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的转变。这张“图”被业界誉为是林业有史以来可及时动态监测、及时决策的最全面、最细致、最先进的一张“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那么,全国林地利用是否超了“定额”,生态红线能否保住,与这张“图”有着密切关系。规划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规划院采取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征用占用林地和森林经营档案等资料为基础,辅以适当的地面核实调查技术方法,使全国林地“一张图”成为逐年更新的动态图。
  以参与完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为例,业界专家指出,这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和引领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而《纲要》已经明确划定了四条生态保护红线;《决定》提出要完善生态修复制度,《纲要》也已明确提出了“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十大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格局,使林业工作时时刻刻走得稳、走在前。
  以林业信息化建设为例,大数据的总结与分析,可以形成对“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的全面有效监管,构建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体系。规划院在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媒体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使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方法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了林业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技能,进而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指出,没有林业信息化,就没有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说,林业信息化推动林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推动林业生态从“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产业从“低级”向“高端”升级,推动林业政府职能从“监管”向“服务”转变。
  与时代同行,与世界同行。
  今天,规划院沿着林业资源监测、林业规划设计和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阔步前行,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有在岗职工30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8人,副高级职称99人;研究生学历128人,本科学历132人;取得各类执(职)业资格证书人员56人。并已经成为我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行业业务领域最广、综合实力最强的单位之一,是国家林业局重要的技术支撑单位。
  目前,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依托规划院成立的机构有:国家林业局生态监测评估中心、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监测中心、国家林业局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国家林业局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和国家林业局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林业教材制播中心。
  当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成为全国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时,规划院已经蓄积好力量,在新的起点锁定新的目标,用新的目标承载新的梦想,以“敬业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指引未来的方向。
  东风劲吹海天阔,正是扬帆破浪时。走过60年的规划院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以造福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为己任,勇往直前,再担重任,再创辉煌。
  未来的征程,规划院必将成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