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进行时——国务院消防考核组在皖工作侧记

16.05.2014  20:33

      4月13日下午,一列来自首都北京的动车缓缓驶进合肥站。下车的乘客中,一个秩序井然的七人小组在周围嘈杂环境的映衬着下显得十分醒目。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份———国务院消防工作考核组。随着他们的到来,《国务院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办法》颁布以来的首次省级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在安徽省拉开了帷幕。安徽省消防工作者为这次省级政府消防工作考核起了一个响亮而贴切的名称———“国考”。
      “国考”为何而生
      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提出对省级政府进行消防工作考核,引发了社会上下广泛关注。那么,“国考”的出台有何用意呢?2013年5月8日,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专门就《考核办法》的出台表示,近年来,我国消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然存在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与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等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对省级政府消防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工作第一责任人”,正是提高地方行政领导责任意识,强化地方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实现消防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但是,对省级政府消防工作的年度考核仅仅是一个契机。通过年度考核,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制度,推动消防工作责任落实,共同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新局面,并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消防安全环境,最终实现由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才是消防工作考核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2014年4月中旬,国务院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消防工作的全面考核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建国以来,国务院首次对省级政府消防工作的正式考核,影响深远,意义重大。4月14日至16日,以公安部消防局牛跃光副局长为首的国务院第九考核组的到来,终于使安徽省政府迎来了首次消防工作“大考”。那么,在这次考核中,安徽省消防工作涌现出哪些亮点呢?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能保证需要吗?
      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消防事业的基础保障。4月14日一大早,考核组就“兵分两路”来到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合肥市供水集团等单位,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检查。
      “值班人员,请调看蚌埠市、六安市的消防监控。”走进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的大门,牛跃光副局长立刻给工作人员出了题。训练有素的调度指挥人员没有丝毫慌乱,他们按照指令娴熟地调出两市消防监控,赢得了考核人员的赞许。调度指挥中心是每个省消防科技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牛跃光副局长对此很有感触:“灾害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多级并联数字的电源系统,连接省市两级政府公安机关、社会联动单位的通讯指挥平台,为应急处置和指挥决策提供了保障。”
      在真正的战斗中,水才是对付“敌人”最好的武器。在合肥市供水集团,一套GPS地理信息定位系统吸引了考核组成员的注意,这套系统像一个“千里眼”,能实时监测全市各地的消火栓。考核组成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何任飞处长一边查看GPS地理信息定位系统一边提问:“消火栓怎么进行维护保养?如果消火栓损坏,多长时间内能赶到维修?”“我们每半年对消火栓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起立式排水检查。消火栓损坏的话,二环以内我们能保证在2个小时内到场维修。”工作人员对答如流。
      这套GPS地理信息定位系统的效用如何?考核人员在对合肥八中等单位的检查过程中得到了答案。考核人员在被检查单位附近随机抽取了8个消火栓进行出水压力检查,完好率达到100%。在考核反馈会上,牛跃光副局长对这个结果表示肯定:“全市有这么多消火栓,能做到基本没有损坏很不容易,可见GPS地理信息定位系统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防队站也是重要的消防基础设施,成为此次“国考”的重点检查对象。在随后的检查过程中,安徽省消防培训基地、合肥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战勤保障大队成为了检查重点。“监控室的小伙子有几位?你们在基地多长时间了?对监控这一块儿熟悉吗?”在安徽省消防培训基地通讯训练室里,考核组成员———公安部消防局作战训练处王治安副处长和蔼可亲地向战士们询问。当得知有位战士已经在基地工作了十年,王治安副处长笑着说:“看来咱们基地对战士们很好嘛。”从事战训工作多年的王治安副处长对消防培训基地有更专业的视角,在烟热训练室,他接过对讲机,亲自发出指令:“启动预热!加烟!再调高温度!”从烟热训练室出来后,王治安副处长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很逼真,跟真实火场相似度很高。但预热过程有些慢,需要改进。”在合肥市特勤二中队和战勤保障大队,装备的操作使用情况备受考核人员关注。“这辆78米举高平台消防车,是目前安徽省最高的举高平台消防车。”在特勤二中队,指导员正在对各种车辆装备做介绍。“不用介绍了,让战士来操作一下。”显然,王治安副处长对“背诵式”的介绍不感兴趣,他随机“点”了一名战士。当78米举高平台消防车巨人般的“臂膀”平稳升向高空时,他满意地点点头:“高层火灾越来越多,这种消防车更有用武之地,所以更需要能够熟练操作的战士。”熟练操作是考核组对消防队站战士们考核中最关注的方面。在检查合肥市战勤保障大队时,考核组成员要求负责空气呼吸器充气车的战士进行现场充气,战士的一连串动作快速而精准。“很不错,动作很麻利,可见在平时的训练中下了一番功夫。”
      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如何?
      “你知道灭火器在哪吗?”牛跃光副局长和颜悦色地问。这位40多岁的清洁阿姨显然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势,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此时,站在旁边的何姓服务员急忙拉了拉她的衣服。“就在墙角。”清洁阿姨终于镇定下来,顺手一指。“那你知道灭火器如何使用吗?”牛跃光副局长紧接着问。显然,这位清洁阿姨并不知道这个问题。小何急忙接过话茬:“拔掉插销、按下压把,对着火源根部喷射。”小何急如鞭炮的回答终于让牛跃光副局长的脸色慢慢缓和下来。
      这是发生在金鹰购物中心的一幕。金鹰购物中心位于合肥市闹市区,商场人流如织,一旦发生火灾,极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牛跃光副局长对此十分清楚:“人员密集场所不但要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而且要将四个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当其他考核组成员忙于检查消防设施时,牛跃光副局长却在商场内闲庭信步。在一处果汁店前,牛跃光副局长停下了脚步。这个只有五六平方米大小的店面有两名年轻的女员工。“离你最近的安全出口在哪?发生火灾停电后如何疏散顾客?”没等员工弄清这位“老伯”是谁,一连串问题已经迎面而来。女员工镇定自若,娓娓道来:“火灾发生后首先要稳定顾客情绪,及时引导顾客疏散。停电后要留意反光的疏散指示标志。沿着这两条通道都可以找到安全出口,距离不超过200米。”对于这么准确的回答,牛跃光副局长点了点头,打趣说:“你一定是这家店的店长,参加培训比较多。”周围爆发出善意的笑声。
      牛跃光副局长并没有因为饮品店员的一次准确回答而放弃检查。在检查完商场二楼的一处疏散通道并进行末端放水测试后,他来到了一家服装展柜前。“发生初起火灾后如何扑救?你会使用水枪、水带吗?能给我演示一下吗?”这名女服务员名叫于定娥,来到金鹰购物中心只有一年。“我们经常进行培训,发生初起火灾后一般用灭火器,大一点的火灾可以用水枪,还要及时把顾客疏散出去。”于定娥一边演示,一边回答问题,这让牛跃光副局长十分满意:“你是合格的。”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效用如何?
      4月15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成为这天的重头戏。“是不是说,明光路街道在瑶海区是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的试点,其他街道还有待铺开?”明光路街道办主任戴武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汇报进行了一半,就被牛跃光副局长打断。明光路街道金大塘社居委书记刘学春连忙补充:“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不光明光路街道在使用,已经在全市铺开。我们与其他社区经常有学习交流。”考核组丝毫没有给与会的市、区、街道工作人员留有余地。“盘问”继续进行:“武汉市各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基础材料采集录入率在65%至94%之间,广东省中山市达到了100%。合肥市的录入率是多少?当天的检查情况是否能及时上传到系统中去?”刘学春书记再次回答:“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合肥市各社区的基础材料采集工作就达到了100%。现在我们使用的数字化系统功能更强。”陪同检查的合肥市副市长程瀚接过了话茬:“随着基础数据采集量的不断增加,以后,合肥市还要投入几个亿发展云技术,为数据储存提供新的途径。”
      汇报会渐入高潮,明光路街道使出“杀手锏”———现场演示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这引起了考核组的极大兴趣。金大塘社区网格员欧阳月光手持手机终端,根据系统自动派发的检查任务单对社区周围的社会单位和消防设施进行检查。采集的信息迅速上传到系统中,系统则利用GPS自动定位,将采集的图片、位置等信息上传到消防地图。电脑屏幕上,被检查单位的信息和图片详细显示出来。对于发现的火灾隐患则依据整改难度通过系统逐级上报到中网格、大网格、派出所,直至火灾隐患被彻底排除。整改结果同样通过系统反馈给中小网格,实现火灾隐患整改的“闭环式”处理。
      精彩的演示说明了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先进与强大,但并没有满足考核组的“胃口”。考核组一行又先后来到金大塘社区、大通路派出所。“老人家,社区工作人员有没有上门检查消防安全?”在社区办事大厅,牛跃光副局长与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拉起了家常。当他得知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帮助居民消除家中的火灾隐患时,牛跃光副局长才离开。“工作人员既是网格员又是民政员、计生员,集‘八员于一身’,这样网格化队伍才能稳定,社区网格化管理才有长效性。大通路派出所集小所成大所,将警员集中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合肥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牛跃光副局长满意地说。
      亮点冶为何频现?
      4月16日上午,考核组召开反馈会,向安徽省政府通报连日来的检查情况。短短两日的时间里,安徽省消防工作给考核组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是安徽省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牢做实,就不会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考核组组长牛跃光副局长说。那么,安徽省消防工作为何“亮点”频现呢?
      “截至2013年,安徽省连续30年未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火灾形势保持持续平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种消防安全机制的建立健全。” 牛跃光副局长指出。
      多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消防工作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消防工作,组织全省2000多名党政领导集中开展消防工作视频培训;全省各级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及时研究解决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等消防安全重大问题。
      2009年5月1日新《消防法》实施后,教育、民政等18个政府相关部门成为社会消防工作的主体,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各部门认真履职,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零容忍”的态度,组织开展了商场、学校、医院等专项检查。连续6年,每年挂牌督办50处重大火灾隐患,依法对发生的所有较大火灾进行追责。
      为破解消防经费、装备、设施不足等问题,尽快还清旧账、少欠或不欠新账,进一步夯实消防事业发展的基础,安徽省财政厅出台了《安徽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大投入,近五年全省消防业务经费总额达到35.7亿元,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对16个市105个县的消防装备评估。2013年全省新、改、扩建消防站44个,购置消防车和执勤执法业务车辆176辆,器材装备7.5万件套。安徽省综治、公安、民政等5部门制定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梯度和保障机制,研发了全省统一的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平台,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权责明晰、制度完备、协同高效、奖惩有据、责任可溯”的消防管理工作机制,消防精细化管理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各部门狠抓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深入推进消防管理创新,着力提升消防安全保障水平,全省消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给考核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安徽省消防工作考核反馈会上,牛跃光副局长对安徽省政府消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