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15.10.2015  09:09

  中共安徽省委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全文如下: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全面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对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加以推进。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从严从实,完善制度机制、狠抓任务落实,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农村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农村社会阶层更加多元,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课题。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被弱化、虚化,少数农村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农村中青年党员外出务工,“留守”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现象突出,党组织带头人“人难选”;有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一些基层组织党内生活流于形式;有的基层基础保障薄弱,村活动场所功能不完善;有的基层干部作风不正、漠视群众,甚至违法乱纪,等等。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矛盾和问题,农村基层党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全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实抓好,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有力支撑。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

  围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六有”要求,继续抓好《安徽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012—2016年规划》的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达到以下目标:

  ——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增强,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好、贯彻执行政策能力强、推动科学发展能力强、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出和谐。

  ——打造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显著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增强,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每年发展的党员中,40岁以下的达到75%以上,高中以上学历的达到80%以上。党员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强化,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致富技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先锋模范作用明显。

  ——建成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快推进,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具备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等功能,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综合阵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设施功能健全,形成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创新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服务群众载体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能够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成效明显,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形成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健全有效;乡村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经费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运转规范有序;执行组织制度严格,党内生活严肃规范,党组织活动经常化、多样化。

  ——创造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农村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在建设美好乡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社会事业、维护农村稳定方面成效明显,农民群众获得感得到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

  1.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突出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和团结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严明组织纪律,引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威信。做好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的统一领导,教育引导村级各种组织自觉服从党的领导,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健全以村务监督为重点的乡村治理机制,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村级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监督,完善村务情况分析、村务监督工作报告和评议考核三项制度,保障村民管理自己事务的合法权益。

  2.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群团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聚居地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组织力度,确保应建尽建。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对农村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由所在村党组织领导和管理;对跨村跨乡的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中建立的党组织,原则上谁批准谁主管,或由县级组织部门确定隶属关系。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倒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聚焦选准选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坚持内选与外返、横挂与竖联、上挂与下派相结合,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并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进行重点帮扶、有效整顿,形成整顿工作常态。

  3.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拓宽乡村干部来源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选优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加强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乡镇干部到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组织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互派乡镇干部挂职锻炼。大力选拔任用乡镇干部,把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作为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级部门班子成员、省直机关处室副职人员的重要来源。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坚持选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全覆盖。加强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实行大学生村官与选调生工作并轨。制定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办法,探索村干部队伍专职化管理,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拓展村干部发展空间,把符合条件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推荐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提名人选。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公开遴选乡科级领导干部、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力度。探索推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比照当地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报酬等做法。

  4.严格干部教育管理。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强化乡镇抓村直接责任和岗位在村、阵地在村意识,把抓村党组织建设情况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健全落实乡村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制度。持续加强乡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和切实解决“吃喝风”、“红包风”、“赌博风”、“走读风”问题,落实乡镇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分片包村、入户走访、在村服务制度,开展乡镇干部夜学夜谈夜访活动,落实乡镇干部住乡值班制度。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523”工程,继续开展名村挂职、学历教育和集中轮训工作,省、市党委每年举办示范培训班,县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村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着力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抓好基层党建、建设美好乡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

  5.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制定和落实农村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在现有优秀人员、外出农民工,尤其是35岁以下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解决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严把政治标准,注重做好从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一支稳定的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建立党员组织生活目标管理、记实管理、积分管理等办法,每年开展一次党性年检活动。坚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办网络党校、网上课堂,发挥远教站点作用,用好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载体,增强党员教育实效。认真研究解决农村一些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问题,下功夫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稳妥慎重地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

  6.丰富服务群众载体。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始终践行为民宗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发挥党员作用、服务群众工作新载体,不断完善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议事会和承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建服务载体,扎实开展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创评工作,将评星定级结果与评先评优、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结合起来,促进晋位升级。积极建设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政务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拓展乡村政务代办和便民服务辐射功能和延伸效应。

  7.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党员活动日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以村务联席会、村“两委”工作例会、“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党务、村务公开、村民理事会、村规民约、经济责任审计、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述职述廉等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以村干部值班、坐班、集中办公、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制度,以帮扶困难党员和老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激励关怀制度。坚持务实管用原则,以县为单位,抓好村级各项制度统一修订、制作上墙和督查执行等工作。

  8.加大基层保障力度。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保证每个村都有基本的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的专项经费。认真执行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乡镇工作补贴制度,落实工资待遇向乡镇干部倾斜政策,把乡镇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确定,同时合理确定绩效报酬,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以县为单位,为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建立村干部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助制度,落实好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按照“开放式”要求,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推动活动场所全面达标,使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3—5年努力,力争全省所有行政村都有集体经营性收益,其中5万元以上的达到50%。

  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保障措施

  1.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要把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分内职责,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搞好统筹谋划,加强工作指导,定期研究调度。县级党委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抓好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乡、村党组织要用心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各级党委书记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经常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班子成员要根据分工,落实好“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和联系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落实情况、上年度述职承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任用重要依据。

  2.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加强统一领导,省市县要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小组。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抓好各方面任务的组织协调。坚持和完善组织员制度,特别是县一级要配齐配强组织员,主要精力用于抓基层党建工作。选配好乡镇党委组织委员,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和1名组织干事。市县组织部门从事基层组织建设的人员应达到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一。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能权限,注重整合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投向基层。深化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发挥好联合党组织作用,完善部门包村、企业联村、干部驻村等制度,促进城乡基层党建互融共进、整体提高。坚持党建带群建,发挥农村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3.推进改革创新。各级党委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农业农村农民的变化,理清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找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要善于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善于探索团结带领群众的新载体、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汲取基层智慧和经验,加大总结推广力度,用基层创造引领基层实践。市县乡党委书记每年要领办1—2个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项目。

  4.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分年度查实找准问题,逐项定目标、定单位、定人员、定时限,促进整改任务落实。通过集中检查、分片联查、区域互查、随机抽查、网上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问责制,对履行党建责任不到位、长期打不开局面的,进行严肃批评、约谈通报和组织处理。扎实开展清牌减负工作,规范委托基层代办事项,全面清理在村设立的临时工作机构、加挂的各种牌子,大力削减、清理面向基层开展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和达标活动。

  5.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党委要着力打造一批能看、能学、能赶的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发现和培育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表彰一批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先进事迹,形成大抓农村基层党建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