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20.06.2016  12:11

刘永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强调,“扶贫开发关键是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实干加巧干,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精准意识、责任意识和攻坚精神、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在求准、求实、求细、求严上狠下功夫,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字上狠下功夫


进一步提高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度。 “精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是找准对象、找对穷根、明确靶向的关键举措,也是把宝贵的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的重要基础。 2014年,安徽全面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共识别出3000个贫困村、188万户贫困户、484万贫困人口。 2015年,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对不实的数据进行了“清洗”。今年又开展了建档立卡“核查月”活动,对扶贫对象进行严查实核。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扶贫对象的精准度明显提高,实现了从“基本精准”到“比较精准”。由于扶贫对象是动态的,这项工作还在不断完善,以确保扶贫对象从“比较精准”到“更加精准”。


进一步提高脱贫时限精准度。扶贫攻坚必须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必须确保全省三年集中攻坚啃下硬骨头、五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因此,必须将“县摘帽、村出列、人脱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认真算账,作出规划,做到每年退出多少要心中有数。脱贫攻坚要对形势充分估计、准确判断、精准算账,按照“不层层加码、不层层提速”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脱贫时限的精准度。去年以来,全省各市县在编制 “四项清单”(扶贫对象和需求清单、脱贫时限清单、扶贫措施清单、脱贫责任清单)的基础上制定了脱贫滚动计划,目前正倒排工期,抓紧施工,强力推进。


进一步提高脱贫成效精准度。精准扶贫是手段,精准脱贫是目的。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如果把扶贫标准与脱贫标准等同起来,只看收入一项,工作大而化之,必然影响脱贫成效。因此,在精准上下功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杜绝数字脱贫、“被脱贫”。严把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实行逐县、逐村、逐户销号。同时,加强对脱贫成效的社会监督,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脱贫工作绩效真实可信。


在“”字上狠下功夫


政策举措要实。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只有坚持有的放矢,才能制定科学的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根据中央“五个一批”工程的要求,安徽出台了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等工程,探索了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


项目推进要实。扶贫工作要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把推进“十大工程”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工程的实施要选准主攻方向,强化项目带动,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典型示范和现场推动,抓好工程调度,扎实有效推进。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应把握好“五大关键”(人、地、房、钱、稳),落实好“四大任务”(规划、方案、平台、政策),做到严格标准、守住底线、稳步实施;如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工作,要找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尽快让贫困户享受补贴政策。


资金投入要实。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省和重点市、县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部分的20%以上、非重点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部分的1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要抓住政策机遇,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捆绑集中使用。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帮扶工作要实。 “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派驻扶贫工作队,是中央、国务院为精准扶贫作出的一项制度设计。目前,安徽省、市、县三级参与包村帮扶的单位达到了5002个,工作队员达到10392人。驻村帮扶干部身处脱贫攻坚第一线、服务贫困群众最前沿,在管理上须强化和规范,杜绝“走读式”“挂名式”帮扶,真正做到驻得住、扎得下、干得实。


在“”字上狠下功夫


基础工作要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时间紧迫、任务重,越要谋定而后动。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是挂图作战、依单推进、按册帮扶。工作做细就是要:图上清晰标出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进出动态等重要信息;“四项清单”编制得详实明白;扶贫手册至少做到“六有”,即有户主姓名照片、有家庭基本情况、有致贫原因、有帮扶举措、有帮扶联系人、有帮扶记录。


脱贫措施要细。把脱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到村到户到人,需要在“”上做文章,变“政府配菜”为“群众点菜”。安徽出台扶贫攻坚“1+20”配套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地市作了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制定了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项目清单,如安庆市将脱贫措施细化为21个具体项目、72项具体措施,亳州市细化为19大类23项72条,黄山市《脱贫攻坚扶持政策工具箱》把脱贫政策梳理为10大类、若干小类等。这些做法,为实施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宣传要细。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因此,要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每一个贫困农户家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记得住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政策进村入户,让贫困户看得见、看得懂、用得上,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今年全省统一印发了《脱贫攻坚操作规程》和《脱贫攻坚政策问答》,形成“脱贫攻坚政策明白纸”,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政策宣传还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报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和先进典型,以营造氛围,坚定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


在“”字上狠下功夫


资金管理要严。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因此,要严格资金监管,建立健全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等各环节、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资金审核管理,严格实行资金审计,确保资金公开透明、严格规范使用。对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贪污、侵占、挪用等行为“零容忍”,凡是敢向扶贫资金伸手的必须严肃查处。加快建立脱贫资金保障平台,详细跟踪扶贫开发各项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可追溯、可查询、见实效。


工作责任要严。脱贫攻坚实质上是一场责任仗。只有责任到位,才能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只有责任明确,才能做到廉洁扶贫、阳光扶贫。全省已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


督查考核要严。督查考核是推动任务落地的重要一环。切实把督查考核摆在突出位置,才能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充分体现扶贫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对扶贫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对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责任追究,以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把导向立起来、让规矩严起来,确保各级各部门一以贯之抓扶贫、真刀真枪促脱贫。


(作者单位:省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