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谱起名 家声悠扬

08.04.2018  23:55

      安徽经济新闻网讯 中国有一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历史上,有村落就有宗氏,有宗族就有祠,有祠就有家谱书诞生,有家谱就存在辈分排序,才分长幼,才有规矩。

              寻根问祖的一部“金书”

  在各宗族传统的家谱中,一个人的名字皆是姓氏加辈分,一般是某某姓氏放在前面,中间嵌着的字,即该姓氏辈分,后面一个字才真正是名“字”。有史料记载,家谱是寻根问祖的一部“金书”,是一个家族或分支长幼辈分系列分布图,分别记载宗族成员的名字、生辰年月日、学历、职业、官职等。多为“三个字”。若是两个字,可能没有按辈分起名。也有人姓名虽是两个字,但登记按辈分用名记入家谱书中。

  宗族谱辈反映一个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所居的地位关系;家族辈谱每组约为四个字或五个字,辈谱有十组,二十组,甚至更多;它的启用,是反映一个家族兴旺衰落的标志之一;家族成员按辈谱起名,可避免或减少姓名的重复,有利于公安机关、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户籍查询与管理等。

  “文革”中,社会上的姓氏祠堂难逃一劫,有的年久失修倒塌,有的被拆除建学校、建粮站等;家谱书也被“小将”抄家搜出,化为灰烬。

  那时,宗族辈分关系被打破,族宗成员传统文化观念淡薄,有的尽然忘记家族的辈分排序或写错字。因此,对小孩没有按辈分起名,这在城市生活的人群较为普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姓氏名为两个字,如王刚、陈刚、李燕、王燕等,从电脑百度上搜索,同宗姓同名少则有几十人,多则有上百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和渴望,建祠修谱在各宗族中掀起阵阵热潮,祠堂、家谱文化呈现历史文化底蕴。

          百万人口大县姓氏多

  肥东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姓氏多且分布广,有的姓氏同姓不同宗族,有的同音不同字,如此多多。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先民在肥东生活,后来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姓氏有几十个,如张、王、李、陈、龚,吴等大姓人口众多,民间百家姓中就有9龚18陈之说法,可谓同姓同宗族之多。追溯民间续修家谱选辈分,其用字讲究文化底蕴,有的家族辈分排列起来就是一句古诗,其内容反映一个家族的家训和家规。如肥东马士龙马氏家族重修谱后的辈分,由清嘉庆十年(1805年)十五世孙郡廪生坤——“世逢明盛、敦本宜先、克遵斯训、德立恩全、正道同守、宏业永生、国仁致瑞、家善必祥”32字,至今延续25代。它的意思是:敦享本分欣逢繁荣的盛世,敦厚本分应当放在做人的首要位置,遵守家训,家族子孙品德可以立起来,也可以享受到上天的恩惠。诵读辈谱朗朗上口,家声悠远。

      据笔者了解,马氏家族在肥东生活着“四匹马”。马士龙马氏,元末明初,由于古代战争原因大量减少人口,肥东境内地域辽阔,人员稀少,始祖宗马士龙从北京苑平县迁徙而来;马集马氏,从江西瓦屑坝迁徙来肥东,在祠堂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扶风世泽长,绛帐家教远”;马湖马氏,人称为山头马,也是移民来的;白龙马为扶风马氏,从陕西迁徙而来。  

                  民间建祠修家谱盛行

      我国古今使用字辈谱的家族和姓氏很普遍。一些影响较大的家族,或家族中出过名人的,所使用字辈谱,也就其家族的声誉,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山东曲阜孔子家族的孔姓字辈诗50字:“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目前,不但孔子的后裔按此字辈谱起名,而且孟子、曾子和颜回的后裔,也一律使用这个字辈谱。这样,只要人们看到四大“圣裔”后代姓名中间的字,就可知道他们的辈分。这在华夏众多姓氏中,唯有孔、孟、曾、颜四姓,享受这一殊荣,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盛世建祠修谱,传承古老的传统文化。家族宗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书。它不仅记录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祠堂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宗祠祭典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的形式,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中国古代社会,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小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氏,传承着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源脉。

      在民间建祠修家谱盛行之时,应大力宣传民间家族文化流源,传播良好的家风家规,教育后辈,倡导族宗的后人,按字辈谱起名,让世人通过姓氏中间一个字,就可知道姓氏的辈分,出自何个宗亲血脉,在当地乃至全国分布居住位置,在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方式等,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泽云流福,传承发扬光大。(马先勇)
责编:马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