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载如一日 农妇照顾残疾孤寡叔公现大爱

20.01.2018  12:51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在铜陵市义安区东联镇合兴村棋杆查自然村,一位双目失明、耳聋的8旬老翁衣食无忧,还不时在家门口、院内悠闲地走走……是谁让可怜的孤寡老人一直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呢?原来,老人侄媳妇熊花蝶五十载奉献出的一片孝心真情感天动地,被乡邻传为美谈,谱写了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周到孝敬老人的时代赞歌。

  老人名叫查根树,5岁那年因眼疾导致双目失明,正值少年的查贤进和妹妹配合着奶奶照顾查根树的生活。

  1967年,年轻美貌的熊花蝶同憨厚诚实的查贤进喜结良缘。3间简破小屋内,见可怜双目失明的叔公需照顾时,心地善良的熊花蝶只犹豫了片刻,便扛起了为老人洗澡、烧饭菜端给老人吃的重担。

  1972年,查贤进苦尽甘来,被招进铜陵有色公司当了一名下井工人,每个月只能回家1-2次,熊花蝶却喜忧参半,喜的是丈夫终于成为乡邻羡慕的铁饭碗工人,忧的是家里做农活、带子女、照料叔公的重担一人扛!从此,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赶紧起床,先赶到塘边挑水把水缸盛满,从菜园弄回一天要吃的菜,又赶紧到水塘边去洗好老人等全家人的衣服。无论是酷暑难熬的盛夏,还是寒风剌骨的严冬,她到菜园、田地哪怕忙得再腰酸背疼,都未忘记叔公的生活,得回家烧给叔公吃。有时到了中午,因田地的活需要做到午后才能完成,但一想到叔公在家挨饿,反正自己也要吃,便放弃眼前的活,匆匆赶到家里将饭菜烧好,端给老人吃后,自己则大口地快吃,急着干下午的活。隆冬后,烧晚餐时还不忘生一盆火给老人烘暖身子骨。

  可能适量饭酒舒筋活血,老人喝酒成性,每日得喝2遍,从不间断。而喝酒时需要菜陪伴,否则难以下肚,她又设法烧咸、淡两种菜,且变换着口味,好让老人喝下酒。她从不间断为老人买酒,一一满足老人喝酒吃菜的需求,帮老人强筋壮骨,延年益寿。

  老人一生命运多舛,患的疯疾腿症,听觉减退又折磨着老人。那是1976年的夏天,老人双腿肿胀得厉害,由血丝虫引发的疯疾腿病腐烂,发出阵阵剌鼻恶心的臭气,令老人痛不欲生。她毫不嫌脏为其揩擦并很快请来赤脚医生清洗消毒,可效果甚微,后来,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她硬是千方百计地四处寻求土办法将老人的疯疾腿症治愈。

  岁月地流逝,从1993年开始,老人的听觉减退,到1998年基本听不见他人声音。这时,老人感觉痛苦,想一死了之,甩掉不应该由侄媳妇承受的负担。见此,她耐心开导劝说道:“您长辈不要这样想,我会照料您一辈子……”老人因此感动得热泪盈眶。本来,她随便问问老人需要什么,便可得以解决。然而自耳聋后,她得凑近老人的耳朵嘘寒问暖,高声问明情况,再对症帮助照料老人的生活,尤其老人耳朵听不见后,她更同情心疼。买点晕菜,自家人舍不得吃,总是将烧出好吃的鱼肉端给老人尝鲜,还给老人添置新衣服、炖肉汤、烧蛋汤给老人喝,帮老人改善生活,增强体质。

  五十载的细心照料服侍,她付出的实在太多,日渐苍老的脸庞添加了多道绉纹。10年前,当时的流潭乡办起了敬老院,邻居们看她照料一个不是亲生的长辈那样苦累艰辛,良心冷漠的人说她傻,有的人则劝她夫妻俩将老人送到敬老院养老。她不曾一次有过将老人送进敬老院的想法,老人一来不是她丈夫亲生父亲,二来未给予丝毫抚养的温暖,将老人送往敬老院也是情理之举,但她和丈夫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担心老人眼瞎耳聋,去敬老院麻烦太多,二来五十年年风雨同舟形成的深厚情感的确难以割舍,最终决定仍由她唱主角照顾老人一辈子,直至送老归山,安赴九泉。

  老人虽身子骨较硬朗,但却经常感冒。2011年6月,老人的重感冒导致神智昏迷,讲话不清,急得团团转的她立即请来医生给他输了2瓶盐水,使老人清醒恢复过来。一颗沉重悬着的心终于掉下。

  也许性格所致,有时服侍不合老人味,老人还会发不小的脾气,她得忍着。有时自己小磕小碰,感冒生病,全身乏力,想多休息一会,但为了老人的安逸生活,她得强打起精神起床弄给老人吃。

  2011年下半年,她去菜园搞菜不幸摔倒造成腿骨折,先后两次住院治疗50多天。本来躺于病床的她由丈夫侍候,但她放心不下老人,不得不请来女儿照料自己,让丈夫回家照料老人的生活,为老人弄吃洗衣。

  每逢端午、中秋、过年,她总是备好老人爱吃的点心、饭菜陪老人喝酒聊天,老人从心底发出开怀爽朗的笑声,老人逢人便说侄媳妇心好,待自己似亲爹,邻居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她的大孝心。

  笔者问她这么多年照顾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尽赡养义务的老人是否有怨气时,她则笑着说:“曾有过,但人要凭良心讲道德,我和丈夫不去照顾,眼瞎耳聋的老人又未去敬老院,定会饿坏病死,于心不忍呀!”说到这,她连忙用手揩去溢出的眼泪,这分明是长久照料辛酸激动的泪水啊!一位普通的农妇坚守五十载精心照顾眼瞎耳聋的叔公不离不弃,将尽孝之举融入点滴关爱之上,让老人始终开心地沐浴于幸福生活的氛围中,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