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换挡”升级 创新“弯道超越”

30.01.2015  12:32

镇域内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2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实现招商引资96.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8亿元。其中长安工业聚集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5亿元,同比增长18.29%;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25%……这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桃花镇交上的一份精彩答卷。

这一年的精彩又岂止这些数字能够概括,数字背后,是桃花镇以“等高融入主城区,争创安徽第一镇”为目标,牢固树立“转型升级”理念,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的质量提升和效益增长的经济“升级版”。“桃花镇地处合肥西南主城区,这就要求我们要紧抓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不放松,努力实现转型‘换挡’升级,创新‘弯道超车’,”谈起2014年工作,桃花镇党委书记洪从贵表示:“我们不仅在工业转型和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还紧扣经济、社会、管理三个转型工作主线,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清理工作专项行动和依法治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作为全县土地清理工作的试点乡镇,桃花镇于2014年7月便正式打响了清理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工作攻坚战,全镇以清理低效、违规用地为突破口,集中对镇域内100家已投产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根据企业低效闲置情况,首批确定了15家清理整改对象。10月,该镇针对闲置、低效利用、改变用途等状况的土地清理工作全面启动,将未达标的85家企业、约2455亩土地列为清理整改范围。

洪从贵表示:“清理工作并不是将企业一棒子打死,而是在考虑历史因素,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按照‘产业定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效率’的标准,对企业进行逐宗分析,依法分类处置。”为确保土地清理工作落到实处,桃花镇举镇而为,将85家企业分为9个板块,分别由镇党政班子成员各包保1个板块;抽调经贸、国土等部门人员成立若干包保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包保2-3家企业,形成了全镇上下、党政班子、各个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人人关心土地清理工作、人人研究土地清理政策、人人参与土地清理动员、人人深入土地清理一线的浓厚土地清理工作氛围。

不仅如此,桃花镇还实行了首席负责制、保证金奖惩制、任务倒排制和过程监管法的“三制一法”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序时进度。截至目前,以商招商类企业32家,涉及土地927.77亩,目前已签订补充协议25家,共清退原承租小微企业、作坊等29家;追加投资类企业45家,涉及土地1238.172亩,目前已签订补充协议34家,已缴纳建设履约保证金38.6万元;建议收回类企业5家,涉及土地246.73亩,目前已签订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意向性协议4家,上报县国土局立案查处1家;违法查处类企业3家,涉及土地43.23亩,目前已上报县规划局和国土局依法处置1家,限期整改2家,土地清理工作取得实效。.

去年6月,桃花镇荣获“安徽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称号。这份殊荣,是对该镇近年来坚持依法治镇的最高褒奖。桃花镇镇长夏伦云表示,依法行政是一个大课题,桃花镇以执政为民为抓手,着力开展依法行政,执法行为彰显了桃花特色。

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这是许多地方在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执法缺位和权责不匹配的问题。但在桃花镇,通过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延伸试点工作,从根本上破解了这一难题。该镇在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户外广告、乱设摊点、违法建筑、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依法行政,执法成效显著。仅2014年,便查处违规倾倒渣土车650辆,拆除道路两边乱搭乱建乱废品收购点约1100平米,拆除违建工棚150间,市容环卫整治清运垃圾和建筑废料等350车,整治摊点270处。

这只是桃花镇坚持依法行政的四大亮点之一。该镇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国土“四个一”执法动态巡查试点工作,即一张巡查线路图、一份巡查职责、一份巡查记录和一个被巡查单位证明人,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2014年共巡查100多次,有效制止了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严格遵照《社会抚养费管理办法》规定依法行政,按照立案、调查取证、明确征收处理意见、告知、下达征收决定书、送达回执等程序操作,对社会抚养费及时足额征收。杜绝在征收过程中可能出现暗箱操作、人情征收等违法、违纪行为。

桃花镇还联合桃花法庭在顺和社区试点设立了“桃花人民法庭顺和社区诉调对接工作站”,制定了诉调对接工作规则、流程,明确诉调对接范围,建立了诉调对接一站式服务机制。并确立了诉调对接“五零工作法”,即调解案件零收费;案件衔接零缝隙;预约开庭零假日;预立案零拒绝;上门调解零距离。

如今的桃花镇,诉讼外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涉法诉讼信访大幅下降,人民群众信法不信访的意识明显增强,诉调对接  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一个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其他调解主体融为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正逐步形成。      (董世一    周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