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峡叙乡情 聚共识贵交心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应岛内有关方面发来邀请,日前,由淮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与淮南市黄埔亲属联谊会派出的考察团到祖国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
一抹乡愁
知名文学家余光中写过一首诗歌———《乡愁》,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直以来荡涤所有中国人内心的隐痛———浅浅的海峡时常泛起的雾霭,阻挡着两岸热切期望统一的心灵交流。
在苗栗县访问时,一位原籍安徽南陵县的黄埔老人,已经94岁高龄,当知道考察团来苗栗的消息后不顾年高天热,家人的劝阻,路途的遥远,在家人的陪同下赶来相见家乡人。
考察团向台湾同胞着重介绍了淮南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并表示欢迎台胞到淮南观光旅游和投资,淮南黄埔亲联会会长史方凯深情回顾了黄埔前辈的爱国革命思想和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所作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华战场上,打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志和战绩,黄埔军校所培养的黄埔生为反对外辱驱除日寇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洒下了一腔热血。
欢迎会上,宾主双方互赠了礼品,互相敬酒表达祝福,黄埔老人也忘记了年龄,载歌载舞,把欢迎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意外惊喜
考察团此次台湾之行,意外惊喜接连出现:首先是淮南事黄埔同学会会员张继军找到了亲人。他的亲叔叔张鸿适先生是黄埔十五期同学,1949年随军去台,因为早年去世,其四儿子与家乡只有信件来往,堂兄弟未曾谋面,这次张继军在新北市见到了亲人,在堂弟的陪同下,为叔叔张鸿适先生扫墓。他的三堂弟张立平驱车赶到考察团住地碧潭酒店与张继军告别。三堂弟是黄埔四十五期毕业,当“黄埔二代”、“二代黄埔”在话语中出现时,会心的笑声响彻大厅,经久不息……
第二个意外是在台北团员王永浩第一次在他乡异地见到至亲———大表弟岳忠兴先生。两人有着难以言表的高兴,双方的话语透着千里结言的承诺……
难忘历史
台湾的美景数不胜数,在日月潭、阿里山,考察团未见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但眼前的美妙意境,已让人心旷神怡,陶醉于美丽的风光,早就忘记了遗憾。
但当见到三代木———枯树上长出新枝,延续了三代,可谓树中的三代同堂的柃木,已成为阿里山森林中的一大奇观,考察团却又有了另一番感慨:无声三代木在撰写台湾光辉历史的同时,也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昭告天下。作为三代木的柃树本是百年不朽、千年不死的优良树种,在台湾地区原是满山遍野,但在日本占领时期,日本人涸泽而渔,破坏性地将柃木砍伐运到日本本土,柃木在台湾几近绝迹。站在三代木前,两岸人士共同声讨日本在过去犯下的累累罪行,表示对目前安倍之流妄想重走帝国主义老路,否定历史,力图推翻战后格局的图谋要保持高度警惕,共同发出了痛饮黄龙君莫醉、须知东海尚藏鲸的心声。
在祖国宝岛台湾的七天,考察团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感受的是台湾同胞浓浓的亲情,体验的是诗人余光中在2007年续写的《乡愁》:“而未来/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