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开展《阳光老人》周刊走进茂林路社区——粽叶飘香,温暖老人

15.06.2015  18:09

 

合肥市瑶海区残联6月15日信息:端午未至,粽叶已飘香。6月11日上午,合肥晚报《阳光老人》周刊走进茂林路社区,辖区的老人们通过现场包粽子,迎接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到来,感受协作的快乐,体味丰富的节日内涵。 秀才艺 奶奶们各显神通 通知了20位老人,通知的活动时间是8点半,可8点不到,茂林路社区城市生活e站广场上已聚集了近40位奶奶级包粽子高手,听说组织包粽子,会包的老人都来了。虽说不是比赛,但是大家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各显神通。 丁美玉和刘德宏是地道的合肥人,她们最擅长包的是小角粽,两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拇指捏住交叉的粽叶头,装满米,粽叶盖过去往粽子尖上缠,不一会,一个标准的小角粽就完成了。看着简单,可要想包好却不容易。丁美玉说,小角粽的关键是一定要把粽叶里的米压紧、填实,手上要用巧劲,捏重了,粽子扁、空,容易漏米,粽叶也容易断。 66岁的王来娣七八岁时跟随支援安徽建设的父母来到合肥,她还是习惯包四角粽。粽叶对折,双层的下边往上折,填实糯米成长条状,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再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就可以了。 再看看别的老人手中,塔形、牛角、三角、长形……两片普普通通的粽叶,仿佛有了魔力一般,竟变化出这么多的花样。 爱邻里 助威团现场鼓励 包粽子现场,70岁的常淑芳一刻不停,忙着补充大米、红豆,将包好的粽子分装。她是社区美食协会的会长,也是这次包粽子活动的总统筹。 为了活动圆满完成,几天前常淑芳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和志愿者一起去市场买来大米、红豆、线绳,粽叶开水烫透后,剪去小根,防止劈裂。10日,她和三位老人一起花费了四个半小时才把22斤半粽叶清洗干净,11日早晨7点,她又早早来到社区,搬桌椅,将自己种植的大丽菊花、红玫瑰粘贴在端午习俗展板上。面对夸赞,常淑芳却说起了别人的好:钱万贵刚动过大手术就忙前忙后,刘斌凤都80岁了还自告奋勇洗粽叶……都是老邻居了,多做一点事是应该的。 同样关爱邻里的,还有包粽台一旁20多位笑容满面的老人,他们说,自己是特意来为老邻居们助威的。76岁的汪文芳一头银发,她也是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响应、参与者,她说自己虽然手脚不如过去灵便,不能亲自动手包粽子,但能够在现场给包粽子的老姐妹们加油、鼓劲也非常开心。75岁的谢春英自己不会包粽子,她和老伴雕宝珊一道,也赶来为老街坊们助威。 敬老人 社居委传递温暖 一个多小时,76斤大米、20斤红豆就变成了数百个形态各异的、散发着浓浓香味的粽子。这些粽子将全部赠送给茂林路社区辖区空巢等老人家庭和养老院,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暖暖的社区情,深深的邻里意。 接过和平路街道副主任杨薇手中的粽子,茂林路社居委第一代老主任、83岁的朱秀凤有些哽咽,“不忘老人、尊重前辈”,心里感觉热乎乎的。烈属陈泽秀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80岁的她拎着社区送给她的粽子特别感动:“有什么慰问都首先想到我,真是对我太关心了。”77岁的方德才2001年儿子因病去世,社区的关爱逐渐抚平了他心底的伤痛,虽然只是一袋粽子,但是让他感到虽然儿子不在了,自己也并不孤单。老人们的话语让王来娣深有感触。虽然自身残疾,但为了这次活动,她7点50分就赶到了现场。政府照顾了她那么多,她也要回馈社会,传递温暖,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很幸福。 茂林路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居民总数的60%,为了让辖区老人们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社居委经常组织老人们在一起聚一聚。今年和《阳光老人》周刊联合举办现场包粽子活动,特意确定了“话民俗”主题,制作了端午风俗展板,19个香包拼成扇形,一簇簇艾叶散发着清香。社居委书记唐海川表示,他们会把尊老敬老的传统一直传承下去。(合肥市瑶海区 常木子 梁敏 唐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