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独山镇红军村寻访长寿老人

21.09.2015  09:00

    淠河岸边,山风从上游吹来,轻风拂面,沁人心脾。

  金秋9月,我们来到裕安区独山镇,沿着清澈的西淠河水,来到被誉为长寿之乡的独山镇红军村。在一个干净、简单的农家小院里,一位穿着白色丝质唐装样式褂子的老人,坐在家门口,花白的头发一丝不乱地捋在脑后。虽然没有华丽的衣服和首饰,但老人显得干净利落

  老人叫李道苹,今年已经101岁。她正坐在家门口的木椅上,悠闲地享受着新鲜的空气,见到有人来访,老人拄起拐杖站起,热情地招呼我们。“你们来啦,快坐吧。”老人动作麻利地搬来椅子,还不忘拿起一块抹布擦拭一下。

  见有人采访李老太太,附近的街坊邻居都赶过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老人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也特别高兴。1915年出生后,李道苹老人一生没有离开过独山。年轻时在家务农,年龄大了就和儿子住在一起。如今老人虽然百岁,但仍然十分勤劳,生活自理,自己洗衣,有时也做做饭。“饭量好着来,早上能吃两个鸡蛋,1碗泡米,中午和晚上要喝上半杯酒,大约6钱,吃菜以素菜为主,但炒菜时要放点肉,她说这样鲜。”老人的大儿子王昔贻今年也70多岁了,可在老人面前还是孩子。“老人开朗着呢,没事还跟我们打闹,去年我说了句话,她觉得不对路子,立马用拐棍打过来了,哈哈。”

  “这里环境好,我没事还能遛遛。”李道苹耳朵有些背,别看老人小脚,需要柱拐棍,“知道哪里有戏了,就让小辈们带我去看。”邻居们都说,老人常常要跟着去看戏,有时候路远了,就要求骑车人带着她,老人坐在电动车后面还美滋滋的。

  “你们看看这是去年给老人过大寿时拍的照片。”去年7月,按照当地的惯例,家里给老人过了百岁寿诞,毛岔河村民组100户都派人参加,热闹了好几天,老人也非常高兴,专门去照相馆拍下了一张有着天安门城楼布景的照片,照片上老人慈祥和善,春风满面。

  离开李道苹老人的家,我们来到了另一位高寿老人的住处,一片青绿竹林掩映下,一栋3层的民居若隐若现。穿过竹林,还没看见人就听见爽朗的声音:“嗨,你们怎么有空到我这个老头这来啦。”只见一位老人家,手拿镰刀,正在院前砍杂木。“老人家,您高寿了?”“92了!”92岁的齐伦格老人和84岁的老伴有6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因为老两口身体状况好,不愿去儿女家居住,就一直居住在红军村里。

  “还是咱们村里好,环境好,吃的喝的都是纯天然的,上街、遛弯啥的也容易,老了就图个方便。”齐伦格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离家不远的滩地上还有齐老家的玉米地,没事还能到地里去忙乎。齐伦格说,自己身体健康和年轻时的经历也有关,只有经历了艰苦的岁月,才能有着坚韧和乐观的性格,在外面干活,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多大的重担也能挑得起。在家里,他也是教导孩子们要孝老爱亲,一家人和和睦睦。

  “咱村里的老人都是长寿呢!”从老人家中出来,陪同采访的镇村工作人员拉开了话题。“前不久村里统计了一下老人的情况,截至今年8月,红军村共有80岁以上老人达到241人,其中百岁老人2人,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2.4%。这可比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1.4%以上高出了不少啊。” 

    责编:马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