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坚持两年“打游击” 一招棋错全盘输

07.05.2015  13:33
 

  安徽法院网讯  对于生效的判决被执行人拒不执行,通过转移财产和法院展开了“游击战”。这场“游击战”一打就是两年,“老赖”为自己的“成功战术”沾沾自喜,却因一时疏忽而被法院强制执行了财产。

  2013年2月,舒城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原告贾某要求被告谭某归还借款本息34.7万元。2013年3月,舒城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在法定上诉期间内,被告谭某没有提起上诉,也没有履行还款义务。原告贾某申请法院执行被告谭某的财产,法院在执行中发现谭某在一审判决作出前,已经转移了自己名下的财产。

  之后法院和原告一直在追踪被告的财产下落,可是被告总是迅速转移自己的财产,凡是汇入他账户的存款,他都第一时间转走,执行人员屡屡扑空。

  一晃两年过去了,谭某为自己的“游击战术”沾沾自喜,认为法院的工作人员不会再追究自己的责任。然而办案法官秉承着维护法律权威的原则,时刻关注着谭某的财产信息。2015年4月29日,恰好有一笔69.8万元的工程款汇入谭某的建设银行账户。此时的谭某已经放松了警惕,加之五一来临,他认为法院不会发觉这笔工程款,打算五一假期结束后再转移财产。办案法官及时发现了谭某账户的金额变化,于2015年5月4日划拨了谭某账户中34.7万元的存款给原告贾某,维护了贾某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