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巡礼(11) 资源环境学院:知识与能力并重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5.06.2014  18:30
师院巡礼(11) 资源环境学院:知识与能力并重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11) 资源环境学院:知识与能力并重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11) 资源环境学院:知识与能力并重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安庆师范学院
师院巡礼(11) 资源环境学院:知识与能力并重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安庆师范学院
来源: 210.45.168.2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前身为资源环境系。2006年6月资源环境学院成立,并以环境科学专业为基础创办了环境工程专业,以地理科学专业为基础创办了旅游管理专业。这样一个年轻的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在60多个月的时间里完成20余项社会服务项目,平均三个月就要完成一项,效率令人惊叹;在学生竞赛方面,近三年取得了“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级一等奖、“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国家级累进创新金奖、节能减排竞赛全国一等奖的佳绩;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培养出了一个班级45人考研录取43人的“史上最牛班”,创造出了环境科学专业8届毕业生近一半考取研究生的佳绩。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资源环境学院一直在想也一直在做的事情。近年来,资源环境学院紧跟时代脉搏,找准市场人才需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教学条件,服务战略新兴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环境工程、旅游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1个环境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37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学生2033人。学院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以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连续6年在全国和省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师资队伍为抓手,不断优化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形成了优良的院风、教风、学风。教师诲人不倦、刻苦钻研;学生孜孜以求、立志成才,学院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资源环境学院从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分门别类地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对于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专业,学院在庐山、天柱山、巢湖、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建有教学实习、实训基地10余个,着力培养学生的师范生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安徽省“未来之星”导游比赛和GIS竞赛中,多次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好成绩,很多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成为中学地理教学骨干教师。对于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这样的理工科专业,学院从学风建设入手,抓知识基础,抓实验实训,强化专业素质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习成绩优异、实践能力突出的毕业生。尤其是学生考研录取率屡创新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众多知名大学都有学院学生的身影。
  2007年,资源环境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过了毕业生总数的50%,实现了学校办学以来研究生录取比例的新突破。2009年,环境科学专业58名毕业生,45人报考研究生录取43人,录取比例95.56%,女生404、423和男生520三个寝室,每个寝室都考取了7名研究生。地理科学首届毕业生52人报考,达线43人,录取35人,也达到了67.31%的高录取率。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新安晚报》、《安庆晚报》等媒体都给予了报道,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近5年来,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接近毕业生总数的50%,学生培养质量堪比重点大学。历届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许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等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安徽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9届环境专业45位同学参加考研录取43人

打造高水平团队,服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人才。近年来,资源环境学院一直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致力于方向的凝炼和学术团队建设。目前,学院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博士及在读博士21名。同时,学院还通过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环境。仅2013年,就开展了10余次学术交流,并成功申报2项国家基金项目,为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搭建了高层次的平台。今年有3位教师在职考取博士研究生,提高了学院教师层次,优化了教师结构。
  教师申请课题、学生跟着老师做课题,并撰写课题报告,参加各种比赛,这样一种良性的教学机制在资源环境学院已形成常态。湿地环境污染分析调研、生活垃圾处理、雾霾、空气污染等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热点话题,都是学院师生关注、研究的对象。学生在科研中提升了专业水平,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教师在科研中育人,为学生成才提供了重要保证。左月是来自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就一直跟随老师做科研项目。那段时间,她经常出入实验室,有时在实验室一待就是整整一天。左月在做科研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功。除研究的课题在“挑战杯”中获奖以外,2013年,她还获得“绿色未来奖”的荣誉。这个奖项是由北京绿色未来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共同合办的,并且在全国仅有20个名额。今年她顺利考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生。

 

左月同学参加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

  学生连续六年“挑战杯”获奖,其中两次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次获得全国三等奖,安徽省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三次,并且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大赛中荣获累进创新金奖,而这个奖项在全国仅有15个。2008年,一直负责“挑战杯”项目的陈书琴老师承接了中国环科院的子课题——《流域表土营养盐空间分布及面源污染控制对策研究——基于巢湖周边土壤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的调查分析。巢湖作为重要的湿地资源,近年随着环境的破坏,污染问题日渐严重。课题旨在通过对巢湖流域不同地区污染情况进行定点、定时的数据分析,找出污染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为巢湖流域的环境治理奠定基础。刚接到课题,陈书琴就带领6个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从2008到2013年,历时5年,陈书琴一直对这个项目进行跟进,学生也从08年开始换了一届又一届。2011年,这个项目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并于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大赛再获累进创新金奖。同时,以这个课题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安庆破罡湖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危害调查研究》,在第四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中获一等奖。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一直是资源环境学院的品牌专业,学科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多参与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安徽省农业机械使用现状及节能减排对策研究》这个课题就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近年来,雾霾天气现象十分严重,人们往往关注的是汽车尾气的排放,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作为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使用对环境恶化也有着很大影响。而这个课题,就是为了引起社会上对使用农业机械排放污染的关注,并为国家在这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这一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课题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安徽省的各个农村,就农业机械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安徽省农村特有的地理情况,调研的数据很好地反映了农业机械的使用现状,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获得2013年全国“挑战杯”三等奖。

学生参加“挑战杯”获得金奖

发挥特色和优势,服务地方科学发展

  资源环境学院有着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1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三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级重点项目5项,其他省级以上科研教研立项26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1篇。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为一个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学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服务地方科学发展,不仅是资源环境学院的专业优势,也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目标。资源环境学院各专业应用性强,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值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多,社会服务空间广阔,可以涵盖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环保咨询及节能评估等多个方面。岳西生态县建设项目是资源环境学院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学院第一次与岳西县地方政府合作,在以后的四年里,学院先后与岳西县合作了20余项,涉及的区域有村、镇和县多个层次,内容涵盖生态建设规划、环境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不仅是岳西县,资源环境学院还承接了安庆市“十二五”节能规划、怀宁生态县规划、桐城双新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项目,积极参与了包括安庆“十二五”旅游、宿松县洲头乡旅游、安庆市乡村旅游规划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质量得到了专家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

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长江活动

  资源环境学院还积极发挥环境工程学科的工科优势,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开展院企合作,在合作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几年,经学院推荐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遴选省级科技特派员2名,市级2名,近7名老师在企业或者政府机构挂过职。申报国家专利5项,获得安徽省“固定资产评价节能评估资质”,这个资质在安庆市仅有三四家机构拥有。学院还一直和安庆市胡玉美公司、菱湖涂料公司等多个企业开展合作,进行水质情况进行检测,转让专利技术。学院与安庆石化公司就“新型带锈防锈涂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进行合作,并获得52万元的项目研究资金。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下一步将会投入到企业进行试点。2013年,学院科研项目更是取得突出成就:首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签订社会服务横向项目6项,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00万元。
  近年来,资源环境学院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正昂首阔步在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上。今后,资源环境学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社会服务推动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强化人才培养,切实提高自身办学水平,为实现我校“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多做贡献,创造新的辉煌。(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