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助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

23.05.2018  15:16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23日讯(记者:吴晶晶)      围绕制造强省建设目标,安徽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转变、“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

  利用铝合金新材料锻压技术制造汽车底盘控制臂,在确保强度增加10%的基础上,重量能够减轻一半。这款由芜湖禾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变形铝合金控制臂,2012年被评为安徽名牌产品。凭借质量上的优势,产品销量逐年增长。据公司董事长潘海滨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已经接到22亿元订单,能满足未来5年生产需求。 “自主品牌这一块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一季度我们已经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几,证明在高端的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已经在接受我们的品牌的。”

  安徽一直高度重视品牌培育,近年来,通过设立政府质量奖、安徽名牌评定、安徽工业精品认定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实现提质创牌增效。目前,全省已有10个单位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3家企业获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培育安徽名牌1576个、安徽工业精品355个。据阿里巴巴大数据分析,2016年到2017年度,安徽品牌在全国品牌活跃度排名第七。

  蚌埠兴科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里生产的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钼电极,大多出口德国。公司总工程师夏申江表示: “这个产品性能方面有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它的转化率,提高大概3%左右,价格也比同类产品相要低10%左右,在全球来说就是领先地位。”

  产品的全球领先,少不了检测技术的支持。作为全国仅有的3个“国字号”玻璃质检中心之一,蚌埠国家特种玻璃质检中心全力为企业当好“技术医生”,不仅提供第三方检测、技术咨询、质量分析等技术服务,还将大型仪器设备、高级检测人才与企业共享,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国家特种玻璃质检中心实验室主任张坤 :“我们主要针对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做一些关键性能指标的检测,并且积极的组织专家和企业研发人员一起探讨,提升产品质量。”

   国家质检中心是安徽制造业发展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目前,全省已规划建设26个国家质检中心,建成19个、在建7个。这些国家质检中心主要落户在我省冶金家电、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聚区域,正在为安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月10号,中国电科38所智能制造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揭牌。这个基地未来3年内将制定一批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努力突破雷达、无人驾驶车辆、产品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挖掘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中电科38所学科带头人张红旗表示: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准,孵化一批产业,打造一批标准化的专业人才,帮助制造企业去客服在未来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安徽以标准升级倒逼装备制造质量升级,先后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达12项,累计制修订国家标准2038项、行业标准2738项。众多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不断扩大我省制造领域领先优势。省质监局局长韩永生: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质量攻关工程,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打造安徽品牌,为建设制造强省发挥好质量卫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