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立德镇:皖北粮仓 淮上江南

31.07.2015  21:12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坐落于肥沃的黄淮平原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人口5.4万,下辖8个村,洺河、油河、茨淮新河于此交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黄老之学、儒道释“三教合流”之滥觞,是中原文明与荆楚文化的交融地,“以德为先”的人文底蕴源远流长。

  立德,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相传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一说,楚灵王)“兴王师,扶周室”,攻伐昏庸乱政的徐国等诸侯,平定战乱,安定民心,军行于此,周天子使臣至,为彰显楚庄王德业,筑台立行宫,传檄于四野,古称“立德台”,立德之名始于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伐无道,诛暴秦”,建立张楚政权,始建立德寺,赈济灾民。千百年来虽历经战乱天灾,但因周边土地平整肥沃,阡陌交通,人口不断聚集,立德文明延绵不断。

  进入近现代,捻军花旗就发迹于立德,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中抵御外国列强,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立德周边群众基础好,是新四军活动的重要地区,刘少奇、彭雪枫、张爱萍等新四军领导人都在这里指挥过战斗。1938年夏,立德寺战斗就发生在此。解放战争时期,立德儿女在粟裕大将的指挥下,为淮海战役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英勇的贡献。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立德镇党委政府积极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道德讲堂进新村、“六无”农村清洁工程、“书香立德”读书月、老年广场舞活动队、青少年宫小课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和睦了邻里关系,清洁了环境卫生,也为立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亳州高铁南站、亳州飞机场在立德镇及周边选址动工,立德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完善的区镇村三级路网,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毗邻的徐阜铁路,交汇于近周的济广高速、宁洛高速、泗许高速,通江入海的洺涡淮河航运,依然形成一张快速、高效、便捷、多样的立体式交通网。

  立德镇全境属黄淮冲积平原区,土壤以砂礓黑土为主,地势平坦,以万分之一坡降,由西北至东南微倾,平均海拔28米,种养殖及工矿用地充足、地块完整,土地租金较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9℃,年均降水量800-950㎜,年均无霜期220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等粮油作物及蔬菜、棉花、芍药、牡丹、亳菊等经济作物为主,是皖北重要的粮油产区,有“皖北粮仓在谯城,谯城粮仓数立德”之说,是古井贡、高炉家、双轮等白酒及面粉加工的重要原料产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电力、通信、燃油保障充足。现已形成明德商业街和立德综合农贸市场等零售批发综合商业体,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近年来,立德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要求,坚持树立更高标杆,致力加快发展步伐,保持了经济发展强劲势头。2014年度,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财政收入740万元,同比增长15.9%。

  立德镇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离不开全镇干部群众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八方宾朋的鼎力支持。立德镇党委政府携全镇人民竭诚欢迎八方来客——共筑美好新立德。

( 来源:谯城区立德镇信息站  作者:王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