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座谈再商融资风险补偿贷款“绿色通道”

12.03.2017  14:20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政府的无低压信贷政策,比我的父母都亲,就是我家干渴中的一杯甘露……”,种植无公害新品种草莓合作社的法人胡静静,是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对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政策感触颇深。

  胡静静夫妻俩在家乡十八里镇创建了生态采摘园,新建草莓大棚时不缺知识和技术,毕业后打拼的存款也全部投入,亲戚朋友也都因“缺钱”而无能为力,就遇到了资金周转不开的困难。

  就在这时,她了解到省政府新出台了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政策,通过乡镇的推荐,农委、财政等部门的审核,快捷地与农业银行签订了无低压信贷协议,获得20万元的贷款用于大棚种植草莓,解决了借钱无亲、求贷无门的难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创业种植的无公害新品种草莓,不仅收回了建大棚的投入成本,当年产生经济效益超过了10万多元,她家的“草莓快乐品摘”也成了“农家乐”的一个景点。

  胡静静也说出了个人的心里话,贷款政策是否能延长2年的使用期,更有利于农产品生产投入期长、见效慢、增收小的“缺资金”扶助和支持。

  3月9日下午,亳州市谯城区针对胡静静反映的诸多需求问题,组织召开由财政、农委、合作银行、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代表参加的“四方座谈”专题会,再商加大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力度,进一步解决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融资难”,认真执行好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据了解,谯城区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试点指导意见》精神,从2016年3月启动基金贷款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撬动银行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对讲信用、成规模、善经营、有效益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辟“绿色通道”,着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截至今年2月底,全区已推荐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203家,发放贷款122家,累计贷发资金5716万元。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率的贷款模式,有效解决了农场主、合作社的融资难题,促进了辖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是针对今年的试点实施方案和做法,以及目前已发现的风险苗头,着重讨论了风险的防控措施。财政和农委部门在推行政策落实上,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认真地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合作银行对工作服务开展情况诚恳地听取了建议。参会的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代表不仅表示了享受政策的感谢,也诚意地提出了再简便手续、提高实际贷款额度、加大贷后监控、降低风险防控等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四方座谈”会,对新推荐的对象规定了标准,贷款服务工作日限定了时间,简免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申请所需的材料等,统一内容、标准和要求,为试点实际工作的推进又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