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网警发布春节防骗手册 谨防8类高发案例

16.02.2015  18:07

假机票订购网站、假装淘宝客服趁机发送木马、假借综艺节目组发中奖短信、假冒银行和移动公司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短信……..春节期间,全市网络侵财类违法犯罪案件进入高峰期,五花八门的网络诈骗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合肥网警结合本市近期8类高发的典型案例,助你识破诈骗伎俩。

案例一、网购退款诈骗

2014年11月份,市民郝某在淘宝网上购买花洒一个,第二天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其购买行为没有成功,要求其退款重新购买,并提供了网址。郝某登陆该网站并填写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后发现其银行卡内被转走9999元。

案例二、网购特价年货诈骗

临近年底,李女士想在淘宝上买件羽绒服,卖家的旺旺自动回复说:“现在忙,请联系QQ号XXXXXX”。李女士并没有多想,加了这个QQ,谈好价格后,对方就发送了一个链接,直接点开后看到像是淘宝的购物页面,就依照一贯的流程付款了。一周后,李女士一直没有收到东西,就到淘宝已买到的宝贝中查询,发现没有这条交易纪录,但网上银行却显示钱已经支付了。

案例三:网络兼职诈骗

2015年1月初,家住肥西上派的程某春节放假在家,想在假期间找份兼职,其通过互联网看到一条兼职信息称买充值卡获佣金返还。程某先后在对方提供的网站上购买了16148元的充值卡,购完后,对方又要求其继续购买,程某感觉被骗,要求对方退款,后一直联系不上。

案例四:网银升级诈骗

近期,银行客户陈先生反映,其收到一条短信,称他的手机银行即将过期,并给出一个网站网址,要求他登录进行升级。由于短信显示的号码为银行客服电话号码,因此陈先生便登录短信中显示的网站地址,在网站中输入了卡号、交易密码、登录密码、动态密码等,但随后陈先生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资金被盗取了。

案例五:移动积分诈骗

2014年12月份,受害人翟先生收到10086发来的短信(积分换礼品),上面提示手机登陆www.10086.apk.com下载一个软件,登陆后自动下载安装了这个软件,按要求输入手机号码、银行卡密码,后发现建行卡里一共58000元全部被转走了。

案例六:网络中奖诈骗

家住瑶海区的夏女士于近期收到一条短信称其被淘宝网选为幸运用户,获得12.8万元的创业基金以及苹果笔记本一台,让其登陆tbzxk.cc网址领大奖。后夏女士登陆网页填写了个人信息,按照网页上的电话4006887062打了过去,对方称需先交纳5000元的领奖手续费,等领奖之后再返还,夏女士信以为真,通过网银汇款5000元,后对方又让其打款25600元个人所得税,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七:网购机票诈骗

2014年12月初,安徽某大学的学生洪某在网上找到一家机票订购网站,在购票过程中,网站上出现多次“系统故障”的提示,要求他反复付款购票。并未留意的洪某重复支付三次未果,后面一查银行卡余额才知道钱已被划走了3000多元,而且并没买到所需航班的机票

案例八:冒充QQ好友诈骗

23岁的小杨在马鞍山路铂金汉宫写字楼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出纳。三天前,她的QQ被盗了,后来她又把号找回来了。2月3日10时许, QQ屏幕前突然闪出了“周总”的QQ聊天框,“周总”提出向一个账号汇出5.4万元人民币的要求。小杨随即将5.4万元汇入“周总”提供的账号。钱打过去后,小杨觉得有些冒失,因为周总本人就在不远处的办公室内。她正要起身去找周总时,“周总”在QQ上说让她再往账号上汇2万元。小杨觉得被骗,就质问对方,“周总”立刻下线,彻底隐身了。后来,小杨找到办公室内的周总,周总称从未要求小杨转账。

警方提醒: 年末诈骗分子会假借各种理由实施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以下几点,以免上当受骗。一是尽量去大型知名、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购物网站购物,并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二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图片、程序、链接等,在手机、电脑中安装相关网络安全防护产品,及时升级自己的杀毒软件。三是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要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网络账号、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需要输入账号、密码的环节,核实网址后再进行填写。四是不要有“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在网上遇到亲友借钱时,及时电话联系沟通,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