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电信网络诈骗新招数

27.10.2016  20:24
  在互联网时代,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活动已成为社会公害。近年来,我省公安与银行、通信运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反电信诈骗中心,构筑反电诈公共安全网——
  电诈已成社会公害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们防不胜防。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6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共立案达28.7万起,同比上升51.3%。仅2015年,我省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达到27000余起,损失金额高达6亿多元。
  据省公安厅侵财犯罪科介绍,今年5月19日下午,黄山市歙县农商银行北岸支行,险些发生一笔涉及金额达186万的电信诈骗案,所幸被该支行工作人员及时制止,为客户成功挽回巨大损失。当日,北岸支行的存款大户江某来到银行,要求将其名下共计186万元的定期存单全部提前支取,存到一张特定的银行卡中,并要求工作人员帮他开通网银。工作人员按规定询问了资金的用途,江某告知准备在上海买房,工作人员按照江某的要求办理了相关业务。
  江某办好业务后急匆匆离开,其异常行为引起支行行长许浩的警觉,出于职业敏感,他立即向工作人员询问了江某办理的具体业务,觉得有些蹊跷,便立刻赶往江某家中了解具体情况。据江某妻子说,家中并未有购房计划,提前支取现金是因上海市徐汇区公安局一位“警官”打来电话,说她爱人的身份证被人盗用、涉嫌诈骗,要求将家中所有资金转入公安局指定的“安全账户”。得知缘由后,许浩断定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而此时江某正在宾馆按上海“警官”的电话指示,用一台笔记本电脑操作转账。许浩最终联系到了江某,要求他立刻停止转账,同时向歙县公安局北岸派出所报警,银警合作才避免了这笔财产损失。
  日前,凤阳警方也成功阻止一起电信诈骗,让该县板桥镇居民林女士避免了2万元的损失。当时,板桥镇居民林女士接到一通电话,电话中有人告诉林女士在外打工的大儿子吴某涉嫌合同诈骗,骗取他人财物2万元,要求林女士当天必须将2万元打到指定的银行账号,否则吴某将被依法逮捕。凤阳警方很快识破这一电信诈骗骗局,为村民挽回了损失。
  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我省共破获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24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040名,追缴和止付涉案赃款1.25亿元;自5月份以来,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同比下降7.01%,财产损失同比下降9.86%。
  联合行动出重拳
  为有效破解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多、损失大、挽损难等难题,去年12月,省政府批准建立由省公安厅牵头、24个单位参与的安徽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5月18日,安徽省反电诈中心启动运行暨反电诈媒体公益联盟正式成立;今年9月,中央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
  据了解,自省反电诈中心成立以来,初步形成了“公安查、银行堵、电信封、媒体帮”四位一体打防格局。我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打击、整治、防范三管齐下,反电诈呈现“三升两降”态势:即查处电诈违法犯罪人数明显上升,破案数明显上升,追赃挽损明显上升;发案数明显下降,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明显下降。
  截至目前,省反电诈中心已处置警情1万余条,查询止付涉案银行账户1.4万个,冻结涉案资金5347万余元,关停、阻断诈骗电话、网站1.5万余个;发布预警3.6万余条,人工落地劝阻1.8万余人,避免经济损失超2.5亿元。
  10月14日,在合肥市招商银行四牌楼网点,该行业务主管段瑜琳告诉记者,客户在柜台转账汇款前,工作人员会出示一张“风险提示书”,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客户在家打开网银转账前也会弹出“风险提示”窗口。“因为犯罪分子会利用‘任意显号’软件冒充电信、银行、税务、政法等机关电话(或发送短信息),以电话欠费、信用卡欠费、涉嫌洗黑钱等为由,或以购车退税、中奖、车祸出事、小孩遭绑架等为名,要求客户向其‘安全账户’或其他账号转款。银行都会提醒客户转账汇款时慎重考虑,注意辨别真假信息,谨防被骗。”段瑜琳补充说。
  中国电信安徽公司办公室顾宇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该公司建成信号监测及话务分析模块,统计疑似骚扰、诈骗电话号码,再根据呼叫频次、来源、趋势等分析,确定目标号码实施拦截。一年来,共拦截网间和网内虚假主叫号码呼叫量4500万次。此外,公司还建立电话防欺诈语音提示系统,自动筛选出黑名单号码,向用户播放防欺诈语音提示。截至目前,防欺诈语音提示平台共外呼83572次,对44728个电话用户进行了防欺诈提示,有效地防范了通讯信息诈骗行为。
  据悉,电信安徽公司还派出技术人员进驻省反电诈中心,主要承担案件涉案电话号码、网站的关停、阻断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拦截诈骗电话号码10619个,关停涉案号码1125个,封堵诈骗网址812个。
  今年9月,合肥警方历经3个多月缜密侦查,成功打掉隐藏在瑶海区、庐阳区的多个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将该电信网络诈骗团伙223名成员一网打尽。
  为了进一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全省警方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守护平安行动”。省公安厅还要求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类警情,必须做到“有报必理、受理必立”,不管案值多少,一律按照刑事案件立案。
  警方支招防骗术
  目前,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手段翻新,花样百出。这些诈骗分子“普遍撒网、重点逮鱼”,具有分散性、随机性和高科技的特点,作案成本低廉,诈骗数额大;团伙作案,分工精细,犯罪工具和手段智能化;受害面广,作案时间短且转赃速度快,导致侦办案件难度大。
  省公安厅反电诈中心王飞告诉记者,市民如果接到娱乐节目中奖、冒充QQ好友发布虚假爱心传递、微信点赞、“猜猜我是谁”、伪基站诈骗、办理贷款和信用卡等类似的电话短信或网络链接,千万不要随意回复和点击,这些都是犯罪分子一种诈骗方式。目前,公安机关已梳理出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多达40余种。这些诈骗手法包括:网络兼职诈骗、网上买卖虚拟产品、冒充淘宝客服诈骗、换账号汇款诈骗、网络交友诈骗、“重金求子”诈骗、冒充商业合作伙伴诈骗、炒股诈骗等。其中,五类持续高发的诈骗案件是:利用QQ和微信诈骗、冒充熟人和领导诈骗、假冒军人及公检法诈骗、网络兼职与购物诈骗、“伪基站”诈骗。
  “冒充公检法进行电信诈骗,是所有电信诈骗犯罪中涉案金额最高的一类骗术。”王飞告诉记者,这些犯罪分子假借“公检法”名义,以涉案为由进行恐吓,再提供虚假“安全账号”,要求缴纳“保证金”“罚款”。此外,还有冒充社保局通知“社保账户有问题”、假冒电信局提醒“账户欠费,请及时绑定账户以方便缴费”等,这些电话最终都会让市民提供银行卡卡号和密码,或者让其转账汇款,这都是诈骗电话。市民在操作电脑和手机时,如果突然冒出一个链接,最好不要打开,这些大多是钓鱼网站或盗取信息的病毒。
  预防、打击电话网络诈骗犯罪,全社会责无旁贷,老百姓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增强辨别力,才能在源头上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省反电诈中心提醒广大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做到“三不一要”:即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向对方透露和提供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如遇到诈骗电话或信息,要及时报案,及时向亲戚、朋友、同事及相关单位核实,或者拨打110求助咨询。(本报记者   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