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歙县茶叶在山东兴衰调查报告 (下)

29.09.2015  11:30

   歙茶振兴会有时

  歙县、黄山乃至安徽茶叶在山东市场受挫,重振雄风有没有希望?反败为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章大国提议,要组成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将茶产业作为歙县重要支柱产业,优先发展。制订前瞻性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发展规模良种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大力研发新型产品,大力培育拳头茶叶品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宣传营销投入,全力开发山东济南等关键性茶叶市场。要像抓城市建设和经济开发区一样,抓好抓实茶产业。茶商们反复谈到,首要问题是集中精力解决基地问题。基地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加工标准化,大幅度提高茶产业的工业化程度。当年,包产到户,群众分到手的茶园都是插花地,这山头一点,那山脚一块,成不了气候,茶产业也必须加快土地流转。再一个是千方百计鼓励、引导主产区外出务工农民返乡,重新回到茶产业这个主业上来。凌云志说:“浙茶不愁卖,徽茶求人买。当下,三农结构已发生巨变。过去卖茶的是壮年,收购茶叶时能够交流茶艺,说了就能改,现在采茶、制茶主力是老人、妇女,指出问题没人理睬。没有青壮年劳力注入,做好茶产业免谈。”

  曲阜市发展改革局局长陈凡琳、长期销售歙县茶的泰安市东岳大街泰山双龙茗茶庄老板吴大勇、济南黄山骏泰茶业洪淦松坦言,徽茶生态佳,口感好,一度颇受市场青睐,但时过境迁,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包装和策划,目前的市场认同率较低。而制茶工艺相对落后也是歙茶逐渐被其他茶叶蚕食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的基地和制作工艺上还需要改进。十年前做毛峰与现在制毛峰,在工艺上基本没有改变,赶不上其他的省份。市场主管部门要铁腕打击春茶市场的水分茶。”曹玉樟说。

  歙县属重丘陵地貌,山青水碧,气候特殊,蕴育出的茶叶汁味淳厚,劲道十足,很适合饮食口味偏重的山东兄弟。曹荣辉在山东兖州当地买下茶厂后,先是投资100万元改造和购买茶叶机械,紧接着筹资150万元,收购鲜叶13万公斤,并以每天2000元和1000元的高价,从浙江聘请了绿茶、红茶制作师各一名,生产绿茶1.5万公斤,红茶1万公斤。志存高远的曹荣辉说:“我如果不建茶厂,不买歙县茶,专门卖浙江茶,一年可多挣20万,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每每想到家乡这么好的茶叶在市场上不受欢迎,总有要哭的感觉。”在歙县、兖州两地奔走的曹荣辉心急如焚,他向记者分析了两地的优势和劣势:“浙江人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但达到巅峰的浙江茶产业也暴露出巨大危机,或者说是劣势。第一,从高山深林、土壤、阳光、云雾、温差气候等茶叶天然的生长环境看,浙江茶叶比不上歙县;浙江茶一年采摘六遍,产出是歙县茶的六七倍,但每亩化肥量是歙县茶叶的十倍,农药是我们的三倍,而我们的茶叶,因采茶的主力军现在已演变为广大的留守老人和少数留守妇女,所以街源等多个区域,每年基本上只采一季茶,全县范围看仅溪头大谷运等少数地区采春夏两季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茶叶良好的内在品质。当前,歙县仍然属于全国茶叶内质最好的地区之一,振兴茶产业的潜力巨大。”

  济南宏泰茶行方成,璜田乡胡埠口村村民、潍坊茶商张佳根、胡艳霞,下璜田村村民、青岛茶商曹小平,以及方观竹、吕庆林等分析认为,现在歙县在山东的茶商有四五百个,占黄山市百分之七十强,每个手中的客户又有500-1000个,销售网络还是很大的,绝地反击的群众基础很好。但分散的茶商话语权比较小,如果有政府出面搭台,话语权就大了,就响亮了。希望政府高度重视山东市场,大力宣传促销,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升级版的歙县兵团,重振河山必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