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评估组检查评估我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

11.04.2016  19:25

3月29日至4月1日,由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郑中夏率队组成的文化部评估组一行9人对我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检查评估。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汪顶胜,黄山市政府副秘书长郑经民以及规划编制单位负责人,部分徽学专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等参与座谈。黄山市政府副市长陆群参加调研。

评估组先后实地考察了黟县、黄山、歙县和屯溪等综合性非遗传习中心,采取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检查与评估。在座谈会上,安徽省文化厅代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向评估组做了工作汇报,详细介绍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文化形态和特色、全面建设情况、工作成效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会专家和学者从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认真梳理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一致认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注重借势而为,以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融于一体,整体保护徽州各类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注重经时为用,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传习基地进行活态和物态传承,实施“百村千幢”、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带动徽派古民居建筑营造技艺队伍逐步兴起;注重民众文化自信的建立,徽州民间尊重传统文化、注重礼仪,民间自觉保护意识强,建立了众多民间非遗类展示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突破了非遗单向保护的思路,跨区域的保护模式,整体性的保护意识,对非遗保护有了新的认识,下一步要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经验固定下来。

评估组一行充分肯定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表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了总体规划的近期目标,保护利用措施丰富全面,综合性传承中心建设成效初显,重点项目有效实施,活态传承蔚然成风,非遗保护全民意识充分调动,实验区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科学创新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保持了徽州文化在空间范围上的完整性,实践科学保护的理念,注重将传统的徽州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创新了保护传承的内容和方法,以无形的非遗四级名录项目为核心,以有形的古村落、古街区、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将特定对象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同时,评估组也结合评估会议交流的情况,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指出要加强研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徽州文化的开发、利用、创新,要加强探索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相适应的经济考核指标和评估标准,促进保护实验区可持续发展。

郑中夏强调,文化部安排的这次交叉评估既是检查总结,又是交流学习,希望徽州、闽南、晋中这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工作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齐头并进,在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方面积累新经验、取得新突破,为其他保护区建设工作做好引导与示范。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