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感恩 ——访我校捐资助学的陈志哲老教授

24.04.2017  11:22

    每年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之时,我校总会收到一张饱含深情的汇款单,并说明:“捐给张锡祺奖学金,为母校学子尽一点微薄之力。请转达我向母校广大师生的问候。”截至2016年4月,这样的捐款已经持续了9次,累计款额达19万元。

    捐款单的主人是谁?他是陈志哲,今年87岁,是我校公共卫生系已离休的老教授。

    上海的春天,伴随着春雨,总是给人一种温润的感觉。在万物吐绿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陈志哲老人的家。陈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烁,满脸洋溢着笑容,向我们打开了话匣子。

我在战火纷飞中长大,特别能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我从小就在战火连天的环境中长大,特别能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不容易。还是那句话,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呀!”陈老感慨地说。

    陈志哲生于1930年,老家是苏北淮安乡下一个偏远的乡村。1937年,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本鬼子随即侵略到了他的老家,战火纷飞之下,村子里损失很大,老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全被打破了。村子里本来还有个学校,战争中也被取消了。陈志哲那时候才8、9岁,还是个孩子,没有地方读书识字,却已经饱尝人间的艰辛,为了活命苦苦支撑。

    1947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陈志哲的家乡是老根据地,有支援前线的任务。这年春天,地方政府动员年轻人参军,17岁的陈志哲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陈老被分配到华东野战军第十二纵队34旅102团,这是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它的前身是新四军二师六旅18团。参军不到一个月,他就参加了盐城战役,并且取得了胜利,成功地打下盐城。随后的几年,陈老随部队南征北战,吃尽千辛万苦。1948年,陈老在安徽肥东的一次战役中再次负伤,双腿被机关枪射穿,部队便把他留在安徽养伤,从此,他与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我在安徽定远的老百姓家里养伤。国民党知道共产党主力转移后留下了一批伤员,特地派了一支部队前来围剿。为首的查营长气势汹汹、信誓旦旦,说要把我们全部剿清。当地老百姓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还千方百计地保护我们。情况危急时,还把我们转移到凤阳的韭山洞里躲藏,国民党的围剿只能无果而终。回忆起来,当时我们身边有很多《沙家浜》里的‘沙奶奶’,所以我对安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陈老满怀深情地说。伤养好后,陈老参加了定凤怀支队,坚持游击战争。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脚步,江淮军区、皖北军区相继成立,陈老一直在这里工作、战斗。1949年,陈老成为滁县军分区的一名卫生员,1952年被分配到南京航空学院卫生所任卫生员。

做为一名卫生人员,没有过硬的知识和本领那可不行

    在南京航空学院卫生所做卫生员的经历让陈老再次兴起了求学的欲望。“周围的同事们都是有文化、有学历的人,就我是个‘土八路’,没有过硬的知识,哪里能当好卫生员呢!”陈老说。

    于是陈老抓紧一切空闲的时间学习。早在部队打仗时,陈老就注意向有文化的人学习文化知识,在不出操,无战事的时候,陈老总是捧着书念念有词,如今更是勤学苦读。经努力,1954年他顺利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身)。

    大学五年,陈老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并被任命为班长。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我校新成立的卫生系任教,隶属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组教研室。

    我校卫生系当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当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卫生防疫工作,提出“预防为主”、“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的三大方针。陈老在当时我校蒋本沂、赵韻闻等公共卫生学者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以农村卫生为方向”的号召,面向农村踊跃开展防治治病和学术研究,为安徽卫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粪便无害化处理、地方病常见病的防治和血吸虫病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久,十年浩劫开始,我校卫生系停办,教学科研一度停顿。1972年起,我校再次提出恢复卫生系,经努力,1974年安徽省革委批准我校筹建卫生系。陈老就是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复系后,陈老来到儿少卫生学教研室,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和教研室的老师们一道,自编教材和实验指导,制作标本、模型、挂图、切片,利用幻灯、电影等电化教具,增加和充实教学内容。陈老还无私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大提高了教研室的教学质量。1998年,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获批为硕士学位点,陈老此时已经离休,但他为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学科系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感恩

    离休后,陈老随孩子在上海定居,日子过得很平静,然而他总是觉得不满足:“我们是在艰苦的年代长大,现在能生活的这么幸福,是很不容易的,母校对我一直关怀备至,我一直想对母校有所回报。在我当辅导员时,发现有不少学生生活还是很艰苦的。我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陈老说。

    2008年,陈老拿着省吃俭用的一万元来到银行汇款。“银行的职员一开始担心我是受骗,对我百般询问。”陈老笑着说。随着年复一年的坚持,银行的职员对陈老已经十分熟悉了,陈老一来,银行的职员就心领神会,二话不说就帮着汇款。

    陈老的老伴也是我校教师,他们俩收入并不高。老伴的身体还长期不太好。他们俩平时的生活十分俭朴节约。

    “我不是苦行僧!”陈老连忙解释:“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我们吃饭、住房都花费不多。我们也不讲究穿衣享受。孩子们的旧衣服我穿着很舒适,在家里小区散散步就感到非常惬意。钱对我来说是无用之物,我不会把它看做私有财产,全部留给子女,因为他们都已经各自成家立业,目前生活已经过得很好。反而,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们更需要帮助!

  “今年我准备了3万元,”陈老微笑着说:“正准备给母校寄去。因为我知道张锡祺奖学金快要开始评选了。在我有生之年,我会一直坚持这么做。

    离休党支部书记郭世熙得知此事,曾感慨万分地说:“陈老师第一次捐款我是事后才知道的,是别人私底下告诉我的,我向他了解情况,他‘警告’我不准说出来,他的捐款都是他和老伴平时省下来的!他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党的事业,热爱母校,他的义举令人尊敬!” 

    离开陈老的家,一路上,陈老对我校学子的关爱和话语还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是党给了我今天,是人民百姓养育了我,现在条件好了,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学校分忧、为学子解困也是应该的。我的捐款就是为了感恩,不为名、不图利,只是尽一名普通老党员、老同志的责任力而已,千万不要声张!

    不知何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已经停了,透过新绿的枝叶,阳光向我们播洒下温暖的光辉。(记者 俞传芳 殷泽文 通讯员 谢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