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人文大讲堂”邀请李曙光院士作科研道德专题报告

22.03.2016  12:52

      3月21日下午,我校素质教育品牌栏目“医学与人文大讲堂”第40期开讲。专门邀请了李曙光院士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科学家的名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谈科学研究职业道德》的报告。校党委书记李俊主持报告会并向李曙光颁发了“医学与人文大讲堂”的荣誉证书。校党委副书记刘群英参加了报告会。

      李俊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在我校深入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之际,我们专门邀请了李曙光院士为我校师生作科研道德方面的报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李院士的报告既有丰富的内容、缜密的逻辑,又语重心长、饱含深情,让我们深受启发,充分领略了杰出科学家的风采。李俊要求,全校广大师生要认清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重要性,全面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强化学术诚信和学术自律意识,规范学术行为,促进科学研究规范、健康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曙光从科学家名声的角度谈科学研究职业道德,分析了影响名声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科学界的浮躁、科研的异化、教育不足、评价体系简单量化以及执法不严都是导致科学研究不端行为增多的外部原因。强调学术不端是竞争压力过大造成的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进而指出科学研究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两个关键点,一是不能造假,二是尊重他人的知识发现权,强调了科学家的名声与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阐明影响科学家名声的6个基本品格——诚实、认真、尊重前人工作、合作精神、自我反省精神、开阔胸怀。

      李曙光院士,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访问进修。1994-2003年赴香港大学地质系做访问学者,4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宇宙化学研究室和地球化学研究室。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委员。
      学校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代表5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