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辖区成为“毒品禁区”

28.09.2015  10:48
        芜湖清水派出所组建社区禁毒小组,确定禁毒楼长、禁毒岗         “打处毒品犯罪,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只有把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才能取得成效。”这是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清水派出所所长吕朝海抓禁毒工作的最深感触。今年以来,该所开展警民合作,共破获涉毒案件5起,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35人,帮教涉毒人员356人。
  成立社区禁毒小组
  “这起涉毒案件之所以得以成功破获,楼长毛师傅功不可没。”说起侦办涉毒案件,副所长郝岩毅打开了话匣子。
  清水派出所地处城乡接合部,下辖13个居民社区、人口约4.5万。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员增加,辖区吸贩毒案件时常发生。为有效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清水派出所决定在各社区成立禁毒小组,得到社区干部的积极响应。经过一番筛选,一批来自13个居民社区的高素质居民加入了禁毒小组。
  万春社区共有67栋居民楼,住了2400余户居民。派出所在这个社区不仅组建了禁毒小组,还选出67名“禁毒楼长”。5月初,16栋的“禁毒楼长”毛师傅发现,一单元某户近期到家里串门的亲戚常常哈欠连天、神情恍惚。毛师傅警惕起来,立即向派出所报告这一异常情况。很快,民警敲开了那户房门,见到民警,可疑小青年下意识地跑向卫生间。果然,民警在卫生间的角落里查获一只用于吸毒的矿泉水瓶和一小包毒品。随后,民警连续作战,成功抓获吸毒小青年的两名上线,破获一起涉毒案件。
  设置社区禁毒岗
  多一个信息通道,公安机关就多一个线索来源。清水派出所民警从物业管理“到岗到人”的做法中受到启发,决定在每个社区设置3至5个禁毒岗,让社区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和成功戒掉毒瘾的人员成为“哨兵”,织成一张无形的禁毒大网。
  竹秀社区地处偏远农村,是个拆迁安置小区。近年来,一些居民外出务工,将房屋出租。租房的人员身份复杂,其中不乏吸毒者。清水派出所在这个小区设置了3个禁毒岗,1名社区干部、3名治安积极分子和2名彻底戒除毒瘾、表现较好的戒毒人员成为“哨兵”。民警与他们在保持手机通话、短信沟通的基础上,建立QQ群和微信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就会被反映到派出所。
  小赵曾因吸毒被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挽救,近几年表现良好,不仅再也没有接触毒品,还多次向派出所举报涉毒线索。他当上社区禁毒岗“哨兵”后,每天多了一项任务——留意观察社区吸毒人员的动静。今年7月的一天夜晚,小赵路过22栋楼房时,忽然发现5名小青年说说笑笑地走进楼道,其中一人十分面熟。他仔细一看,那人是沈某,是名瘾君子。小赵猜测,他们可能会聚在一起吸毒,便不露声色地继续观察。只见5人径直走向4楼一户出租房,随即传出吸毒人员喜欢的音乐。
  小赵立即通过手机短信向派出所民警报告:“我在竹秀社区22栋,这里可能有人吸毒……”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将正伴随音乐“”的吸毒人员当场抓获。
  社区活跃“禁毒红袖标
  “没有社区民警和‘禁毒红袖标’李奶奶的帮教,就没有我儿子的今天。”说这话的是小亮的母亲。年仅20岁的小亮,却有着3年“毒龄”。回想着儿子戒毒经历,他的母亲打心眼里感激社区民警和“禁毒红袖标”的帮教。
  为帮教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清水派出所与社区服务中心联手,组织热衷于禁毒工作的物业管理人员及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建立“禁毒红袖标”巡逻队,发挥他们巡逻时善于发现问题、会做工作的特长,配合公安机关帮教一些涉毒人员回归社会。
  小亮十多岁时父母离异,由于母亲忙于工作,对小亮疏于管教。小亮变得性格越发叛逆,初中未毕业就辍了学,上网打游戏、吃喝玩乐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吸毒。2013年5月底,小亮因吸毒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强制隔离戒毒。今年5月底,小亮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被送回接受社区康复。
  社区民警张继承把小亮的情况告诉了“禁毒红袖标”队员。“没说的,我们会帮教这孩子的。”“禁毒红袖标”队员李奶奶一脸真诚地表示。自那以后,李奶奶和张继承经常找小亮谈心,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一天,李奶奶巡逻时发现,小亮跟几个不三不四的小青年站在路边,好像要打车离开。李奶奶立即给张继承打电话报告,同时拦着硬是不让小亮上车。小亮无奈地跟着奶奶回到家,承认自己的确是打算跟朋友去吸毒。张继承赶到后和李奶奶一起,苦口婆心地教育小亮,鼓励他珍惜戒掉毒瘾后来之不易的生活。张继承还四处张罗,帮小亮找了一份在酒店打工的工作。李奶奶则与小亮妈妈沟通,让她多给孩子温暖与关爱。如今,小亮已重新回归正常的人生轨道。(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