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雨露滋润祖国花朵

02.07.2015  14:14

  亚里士多德曾说,城市的建立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文明,说到底是人的文明。文明素质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内化于日积月累的教化养成过程。“后创建时代”文明创建工作的着重点在于人的素养与城市文明的双重提升,而文明素质的培育关键要从孩子抓起。

  少年智则合肥智,少年进步则合肥进步,少年明理则合肥文明。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有124万名师生,其中每年还有10万人左右的更迭,教育系统文明创建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责任大。

  “创建工作永远是动态的,今天的成绩不代表明天的未来,对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创建目标,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涵,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着力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全面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市教育局局长徐静平说,如此才能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成为崇尚文明、践行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文明创建理念深入到广大师生心中 举措: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系列活动

  中央文明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结果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前置条件。教育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民生事业,承担着培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阵地作用。

  徐静平介绍,近年来,我市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做好人学好人已形成风尚;开展有偿家教等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道德讲堂建设,提升教育系统干部和师生道德素养;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进一步弘扬崇德尚善的社会新风尚,广大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此外,各县(市)区及市管学校还结合本地实际,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创建措施和办法。诸如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实行创建包干责任制,涌现了如蜀山区华府骏苑小学创建典型,还有全市学校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等。“文明创建的理念已然深入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干部和学校广大师生的心中。”徐静平介绍。

  结合未成年人特点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举措:编写24字童谣手语操让学习不再枯燥

  文明创建是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除了让文明创建的内涵进校园、进橱窗、进教室,新常态下,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孩子的头脑和心灵,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徐静平介绍,今后,要立足未成年人的成长实际、认知特点,创新活动载体、方法手段,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市卫岗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超轻黏土来诠释核心价值观,变说教为生动直观的视觉感受。课堂上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灵巧的双手绘制出“友善”、“自由”等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六安路小学,学校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与童谣结合起来,编创核心价值观手语操,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后创建时代”,这种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受到了很多师生的热烈欢迎。

  我市还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教材和地方课程,重新修订了《中小学人文和科学素养读本》,编印了《廉洁文化教育读本》(共6套),教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免费提供给全市中小学生学习,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亮点。

  建好用好管好未成年人活动阵地 举措:筹建合肥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后创建时代”,我市还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快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徐静平介绍,目前,全市中小学大部分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涌现出合肥一中、八中、168中学、50中等一批全省闻名的心理咨询室典型。合肥八中的心理咨询室布置温馨舒适,有沙盘室、情绪宣泄室等,还开通了阳光心理e站以及心理咨询QQ,在线接受学生们咨询。“今年暑假我们还将把该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设施作进一步提档升级。”徐静平介绍。

  除了心理咨询室建设外,我市还积极筹建合肥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目前已获立项。建成后的素质教育基地占地将达到100多亩,将集劳动实践教育、拓展训练、国防教育等于一体,可供全市中小学生使用。“市教育局积极和庐阳区教体局沟通合作,明确了共建模式、双方责任等,进一步拓宽我市素质教育平台。”徐静平介绍,通过建好用好管好活动阵地,真正优化活动内容,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全面提升素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