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标配”

20.04.2020  13: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已经成为多数人的行为自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一米线行动等也渐成社会新风尚。

  从“面子”到“里子”,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脏乱差环境是细菌和病毒的温床,而干净整洁的环境能够减少细菌滋生、防止病毒传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不仅仅是简单打扫卫生的“面子”问题,更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里子”课题。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各项重点工作要聚焦重点场所,关注薄弱环节,注重专群结合,通过“搬家式”卫生大扫除,“地毯式”环境大整治,“攻坚式”清理垃圾堆等,以城乡垃圾、污水、厕所卫生等为重点,持续推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要以“改善环境共享健康”“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和谐心态快乐生活”等为重点专题,从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心理健康、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发力,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从“个人”到“人人”,培育健康生活习惯。卫生与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事。爱国卫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责,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疫情是一面“镜子”,让公众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观念。比如,疫情期间因为亲朋聚餐而导致的聚集性传染,让人们认识到了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的发生再次唤醒了人们拒食野生动物的意识,有关部门也进行了立法禁止。我们要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及时按下生活陋习“停止键”,培育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发自内心地拒绝“舌尖上的野味”,自觉使用“公筷”,“罩”见文明、“一米线”距离、垃圾分类等,避免日常生活中的陋习“死灰复燃”。

  从“变化”到“固化”,不断提升文明素养。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艰难性和长远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融入日常生活。疫情期间,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因“疫”而变,但是从“变化”到“固化”之间,只有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文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才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广大群众、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形成合力,进行循序渐进、长期不懈地推进和宣传。文明的理念没有形成,文明的习惯就难以养成。只有人们的观念改变了,文明素养提升了,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成为日常生活“标配”。

[ 编辑:唐佑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