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革踏准发展的鼓点(人民时评)
经济新常态,既是速度上的“换挡”,更是结构上的优化。在变革中赢得未来,保持定力是关键,开掘活力是出路
多种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大幅降低,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被取消……进入6月,多项政策开始施行,在给人们带来更多获得感的同时,也为“深化改革”留下了更多现实注解。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华东七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梳理5月份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十余份重磅文件,从推进简政放权、部署医改,到发布《中国制造2025》,再到促进就业创业,督促“提速降费”……一系列举措,凸显出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关键词。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调结构”并未缓行,啃下这块改革攻坚的“硬骨头”,正在努力之中。从中央层面看,5月份出台的文件中,有3份文件重点关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放眼各地,北京、上海跳出了“百分点纠结”,产业结构“高精尖”特征更为鲜明;河北顶着产能压减的阵痛,让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又“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一般贸易额20多年来首次超过加工贸易额,这是其万亿美元体量的外贸结构的历史性变化。
当然,正如一首歌唱的,“几家欢乐几家愁”,那些注重调整结构、创新驱动和质量效益的地区,发展势头普遍不错;而一些能源资源大省、前些年主要靠投资拉动增长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走势分化,本质上是结构调整正逐步深化。经济新常态,既是速度上的“换挡”,更是结构上的优化,相对而言,结构调整是更本质的特征。而来自现实的考验是,既要加大力度稳增长,又要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如何统筹兼顾?开启未来的发展钥匙到底在哪里?
保持定力是关键。有道是“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行驶到了半山腰,爬坡换挡不可避免,需把好方向盘,踩好油门,稳字当头,保持合理速度,向更高的发展境界攀升。如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慌了手脚,在“速度焦虑”下猛踩油门,势必回到“傻大黑粗”的老路子,错失转型良机。多一点平常心,少一些浮躁心,扭住调结构不放松,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阵痛,但路子走对了,就能渐入佳境,从梢开始吃甘蔗——越来越甜。
开掘活力是出路。数据显示,去年每1元的投资,新增加的GDP已降至0.13元,在投资的边际效应不断递减的背景下,向创新驱动要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从5月份的政策导向看,不管是简政放权迈向纵深,还是减轻税负扶持电子商务发展,或者是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高校学生“下海”,都是在做松绑减负的减法、创新创业的加法,点燃创新这个发展的新引擎,激发全社会去拥抱“创时代”。近年来,以“互联网+”“创客”等为特征的新产业结构已露端倪。今年一季度,互联网零售额增长4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4%,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产业均增长50%以上。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孕育的背后,是发展新动力的积聚,是新旧增长动力的悄然切换。
一家企业由生产粗钢转向高端冷轧硅钢板,再到集中精力“在钢板上绣花”——为金属包装印制图文。在转型升级压力下,这样的企业又何止百家千家?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敢于求变、善于创新,在变革中闯出一条新路来。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0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