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回眸(6)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炼就“百项”荣誉

12.01.2015  20:28

  “第一届全国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唯一特等奖”、“全国TI杯物联网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安徽省双百科普大赛一等奖”……2013—2014学年,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共计237人次在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获奖总数突破了100项,是我校获得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奖项最多的学院之一。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家祥告诉记者:“近年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高度重视工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加大教学实践改革探索的步伐,积极搭建动手能力培养的平台,努力提高IT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竞赛锻炼、项目培育、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有效衔接。

学生科技创新表彰大会:各级奖项创历史新高

  回顾2013—2014学年,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共获得国际奖励5项,国家级或全国性奖励26项,省级以上奖励67项,共计237人次获奖,创历史新高。
  2014年12月24日下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图书馆东报告厅隆重召开2014年度学生科技创新总结表彰大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共400余人参加了总结表彰大会。
  荣获“电工杯全国大学生建模三等奖”、“双百科普创意设计大赛安徽省一等奖”等4个奖项的2012级数字媒体班夏芬同学欣然向大家分享心得。她说,当自己一腔热血报名参加比赛后,发现数学建模比赛涉及了很多软件,自己不会用,只能硬着头皮学,上网百度,找老师同学,找资料,一点一点吃透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
  上台分享经验的获奖学生中,每位同学都很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领导老师在我们迷茫之际的鼓励和无私的指导,感谢社会上像惠联科技这样的爱心企业,为我们参赛提供资助和奖励,鼓励我们参加比赛。”在表彰大会上荣获“科技创新优秀指导老师”的金中朝老师鼓励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再去做具体的东西,然后不断尝试,一步步完善,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周凌宇、潘杰团队:获首届全国物联网创新大赛特等奖

  在当天的表彰大会上,2014年获得首届全国物联网创新应用大赛特等奖的周凌宇、潘杰团队备受瞩目。“虽然我们在这一学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我想每张奖状都是日夜苦战、用自己的勤奋学习换来的。我不想说我们苦,不想说我们累,今天的累是为了我们明日的成功。”12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周凌宇在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上获得了“科技创新标兵”的称号,在过去的一年中,周凌宇收获颇丰,她和她的团队获得了第一届全国物联网创新大赛特等奖等4个奖项,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为学校和计算机学院争得了荣誉。
  在获奖作品“智能教室”的开发过程中,周凌宇和潘杰遇到了很多困难与挫折。参赛的大多是研究生或者大四的学生,而周凌宇和潘杰才大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不足,开发系统常常出现错误,排查错误还特别不容易,他们不得不一边理论学习,一边“用放大镜”找错误。系统开发的每一步都很艰难,潘杰做梦都会想着开发系统的事。他们的指导老师金中朝也积极带队,帮助他们,带着他们不断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步步完善作品。
  理论实践经验不足,加上压力较大,在5个月的比赛准备中,周凌宇和潘杰因意见不合,常会产生争执。程序需要不断地修改,潘杰的硬件开发速度与周凌宇软件开发速度不一致,常常会发生争执。这时,他们的指导老师金中朝就成了两人间的“和事佬”,他不断安慰和鼓励他们。在不懈的努力中,他们的作品最终获得了第一届全国物联网创新大赛特等奖。

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周凌宇表示,自己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为他们提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这个平台。2005年,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科创中心”坐落于稼先楼二楼,依托该院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面向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构成的专业群,服务于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为开展全校性的工科大学生专业科技竞赛培训与实践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条件。
  该院以“科创中心”为依托,创新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开展技能培训和学科专业竞赛。“科创中心“本着‘自愿参加,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原则,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倡导创新创业新风尚。”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江伟副书记说,“学院以科创中心为载体,努力把其打造成师生学术论坛、技能培训讲坛和科技竞赛舞台,目前已初具规模。
  “科创中心下设动漫制作、网站设计、科技竞赛、电脑维修及ACM编程等好几个专业能力培养方向,每个方向都有一群指导老师。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积极分子’投身其中。”本届科创中心的理事长朱程利介绍说。在科创中心的各个部门,200多名成员中,每一个成员都要经历从学生到“老师”的过程,大三大四经验丰富的同学要给低年级学生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传授动手技能,通过这种“传帮带”的形式,科创中心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实践。除了老师的指导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学院还会定期开办“科技论坛”,邀请知名学者、教授及企业家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报告会和研讨会,对科创中心成员和其他课外学术科技爱好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基础培训,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
  科创中心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实践,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培养和锻炼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科专业能力较突出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朱程利说,这些比赛的成绩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以及在科创中心开展的相互研讨学习和赛前的集训。

解决竞赛研究经费问题:让学生无后顾之忧

  一方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专业老师积极遴选团队,牺牲自己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应用实践;另一方面,学生们热情高涨,参与踊跃,在“科创中心”这个平台积极锻炼。可还有一个问题:学生们的竞赛相关经费如何解决?后勤保障如何筹划呢?
  近几年来,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多方申请专项资金,同时筹措社会资金,资助该院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像每年参加安徽省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计算机设计比赛、物联网应用比赛等赛事,便得到了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多方向社会和企业推介宣传,先后获得了苏州风云教育集团、安徽惠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乐享科技有限公司等有识企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均对该院的工程性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效果非常感兴趣,慷慨解囊,热情相助,所捐资金全部用于资助学生参赛和奖励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的老师和学生。另外,这些企业纷纷对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抛出就业橄榄枝,承诺对于有志于毕业后到上述企业工作的同学量才重用,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同时,该院还制定了一系列竞赛制度和规定,出台了《关于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与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的管理办法》,其中对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严格规范。而由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定的一套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奖励办法,也较大程度上激发了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参赛的热情和信心。谈到这个问题,该院苏本跃院长说:“无论多么困难,只要同学们有参赛的热情,我们一定千方百计鼓励支持,老师和同学们不用担心购置器材和参加比赛的相关花费,只要一心做实践做科研,安心准备比赛就行了。”(学生记者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