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陶黎明:心中有朝阳 妙手送光明
“黎明唤日出,陶然观美景;心中有朝阳,妙手送光明”。
这是一位白内障重症患者被治愈后,送给我校二附院眼科主任医师陶黎明的藏头诗。如诗中所述一样,从事眼科工作20余年的他,一直默默奉献,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白内障患者送去光明。近7年来,陶黎明多次参加全省免费白内障筛查和治疗工作,为偏远地区的群众送医送药送光明,每年免费为200多人复明,被病人誉为“光明天使”。日前,陶黎明被评为我校2015年度“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安医大志愿者”先进个人。
坚持不懈,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1997年,陶黎明第一次参与了由政府组织的深入偏远农村地区开展免费白内障筛查的工作。没有高速公路,汽车在简陋的石子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才来到长丰县的杜集乡。农村地区条件不好,陶黎明就每家每户地访问检查,为有白内障的当地村民实施治疗。由于观念落后,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工作,“眼不治不瞎”是当地老百姓广为流传的俗语。经过一番调查,陶黎明发现,因为农村许多江湖郎中用不科学的方法治疗眼疾,导致许多老百姓失明,所以当地老百姓对眼科治疗心存疑虑。
为了纠正老百姓的错误观念,引导大家科学治疗,陶黎明立刻行动起来,印发大量通俗易懂的宣传册,并且身体力行到处宣讲,把视网膜、晶状体、角膜等专业名词和治疗手段都转化成老百姓能够明白领会的故事,再通过患者的口中传递给更多的人。随着陶黎明的引导,当地老百姓渐渐接受了他的工作,愿意接受手术人的越来越多。
当时农村医疗水平低下,手术室设备简陋,缺乏器械,全凭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去完成手术,受条件限制,陶黎明每天只能做5到6台手术。为了那些等待着光明的病人,陶医生每天都起早贪黑争取能多做几台手术,希望病人多看到一天的太阳。“看到他们从一个需要被人照顾的盲人变成可以照顾家人的人是我最幸福的事。”陶黎明说。
杜集乡15天的工作结束了,但陶黎明的“光明”之路才刚刚开始。看到了贫困地区的白内障患者对光明的渴望,陶黎明深有感触,从那以后,他总是积极参加免费为老百姓开展白内障的治疗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2009年,国家卫生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开始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陶黎明第一时间积极参与并成为安徽省手术专家组成员。从此,他每年都会加入到省内免费白内障筛查和治疗工作中,奔赴阜阳、临泉、金寨、泾县等地进行义务诊治。
近年来,陶黎明还主动组织防盲与治盲工作,到革命老区金寨县挨家挨户为当地人们检查眼睛健康状态,为需要手术的贫困老人做好各项登记,再接到县中医院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多次向陶黎明发出邀请,他都一一接受,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医疗技术,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出诊了18次,共为178名白内障患者解除了病痛,没有发生一例意外事件。每次出诊,陶黎明带领的团队都是自己开车或坐车,坚持当天去当天回,不在当地晚餐,不给帮扶医院增加负担。
“我愿意用我的技术免费为病人提供服务,帮盲人复明成为有工作实力和生活能力的人,解决一个盲人,幸福一家人。”这是陶黎明的行医理念。
光明天使,患者的“黎明”之星
陶黎明办公室里随处可见的锦旗和奖状,都是对他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的肯定,每一面锦旗,每一张奖状对于陶医生来说都包含着一段故事,一段回忆。“自从成为一名医生后,我就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他说。
2011年10月,安徽舒城县一位姓丁的白内障患者通过陶黎明治疗复明后,说:“太感激您了,让我又看见了!我们家里都是和我一样的病,条件不好,没有钱来医院治疗,大多数都放弃了。”陶黎明听到这话后十分震惊,凭借着经验初步判断,多人罹患白内障,可能是家族遗传。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遍遍在脑海中回想着患者的话,心中不忍,决定第二天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当时天气寒冷,第二天还飘起了大雪,心系病人的陶黎明顾不上雪天寒冷,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带上简易的检查工具就带队出发了。雪天交通不便,村庄偏僻,车子进不去。下高速后,陶黎明带队冒着大雪,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村民家中。丁姓家族共14人全都患有白内障,视力低下让他们生活不能自理,都是通过双手摸索着走路。14人匍匐在地的景象让陶黎明忘记了被雪水浸湿的衣服和鞋子,立刻开始进行眼部检查。果然,丁姓家族罹患的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导致失明,是家族遗传病,需要手术治疗恢复视力。陶黎明立即和村委联系,派车送患者们到医院,又和医院沟通提供经济支持,并着手筹备手术。经治疗,丁家14口人全部恢复了正常视力。全家人在黑暗里重见光明,惊喜若狂,对陶黎明十分感激。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医20多年了,从陶黎明手下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每当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病人,从经受病痛之苦到逐渐走向康复,这是他最感欣慰的事。每一次手术他都尽心尽力,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一切。
家住肥西县花岗镇的陈之兰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农村妇女,经常在户外劳作,眼睛里会落进风沙、稻谷之类的异物,再加上清洁不当导致细菌感染,她得了眼角膜炎。忙于家务的她没有在意,拖得久了,她眼角膜炎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很多医生都建议她摘除眼球。眼睛对靠劳动吃饭的庄稼人很重要,没有眼睛,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生活负担就会加重。陈大姐想到自己即将失明,万念俱灰。陶黎明得知后,劝她说:“千万不能摘除眼球!保守治疗还有希望。”经过陶黎明三个月的精心治疗,陈大姐的眼角膜炎被彻底治愈。
对陶黎明来说,帮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是他的希望;对患者来说,陶教授的善意之举以及社会的帮助更是指引他们走向“光明”的“黎明之星”。
呼吁募捐,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白内障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结果,是老年人的常见病,80岁以上老年人的白内障发病率近100%,目前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手术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白内障手术应该趁身体好尽早做,社会上还有许多身患眼疾的病人,他们本可以独立生活,享受便利,却因贫困而得不到救治或因此丧失最佳治疗时机,我觉得很痛心。”陶黎明说,“现在中国正慢慢步入老年化的社会,因为白内障失明的老人也越来越多,只要是需要治疗或手术的,我都无偿贡献我的技术,不求任何回报,但个人力量很有限,所以我也想了很多途径去帮助这些人。”
他利用民进会员的身份在一次省级会议上发表讲话,表示现在患白内障的人逐渐增多,盲而致穷,盲而致困,增加家庭负担,社会影响不好,并在安徽省明主促进会中倡议募捐。通过陶黎明的倡议,社会各界都积极响应募捐。安徽省明主促进会共捐献10多万元帮助贫困患者;正信支部则在2009至2013年连续五年每年捐献一万元用于白内障防盲;市光彩会的一位做眼睛的企业家捐献5万……此次捐款共计30万全部用于各类眼疾的治疗。
得到来自社会的资助后,陶黎明立马又投入到各地筛查的工作中,挨家挨户地做好病情和家庭条件登记,符合资助条件的白内障患者术后凭借相关证明现场就给以2000元的补助,这解决了许多因经济条件而受缚的患者,进一步解决了他们“盲而致困”的现状。
治疗一个自主就医白内障患者的时间是一天,去说服一个不愿就医的患者所耗费却是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然而陶黎明从不抱怨,从不后悔。这位已知天命的医生将自己大半辈子奉献给了无数的白内障患者,而他所收到的百余幅锦旗,则是重见光明的患者对陶黎明最真挚的感激和谢意。(学生记者 周丽琴 郭建国 钱亚云 陈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