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因地制宜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

26.06.2015  02:34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6月26日讯     西藏土地沙化主要集中在山南、阿里、日喀则以及拉萨周边部分地区,由于各地域环境不同,生态环境也有所差异。近年来,西藏逐步加大了“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防沙治沙建设力度,主要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为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状况,减轻农业、交通、人居等受风沙的危害程度,先后实施了日喀则市江当、拉萨市曲水县察巴朗、山南地区防沙治沙地级综合示范区等亮点工程。
      山南、日喀则及拉萨周边地区位于河谷地带,易出现流动沙丘。为减少流动沙丘的出现,在山南地区主要采取了“林围沙、砾压沙、草固沙”的片状固沙模式,在沙缘外围条件较好的地带种植防风固沙林,在沙化区域设置草方格、砾石沙障,在草方格、砾石沙障中间种植沙生槐、花棒等沙生植物,达到了阻挡流沙向主要交通干道、农田蔓延的效果。而在日喀则市江当,防沙治沙主要为在城镇周边、交通干道种植成片状、带状防风固沙林。
      通过因地制宜的治沙方式,近年来,土地沙化严重地区的流动沙丘逐步减少了,并转化为固定沙丘,治理效果明显。(西藏自治区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