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劳动者】装配工李莹:拥有精湛工艺的“80后”

30.04.2016  10:27
比赛中的李莹。

  耐心之树,结黄金之果。李莹,中国电科第三十八所部件装调分厂的一名装接高级工。在电装工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16年。这16年间,她几乎每个工作日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和电路板打交道,在零点几毫米的间距之间,装配上千个、上万个器件,而李莹却一直保持着快速、高质、高效的装配、返修技能。2016年3月,美国拉斯维加斯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的比赛中,李莹更以亚军的身份一展大国名匠的风采,她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长久以来的巨大耐心和默默坚持。

一技在手成就梦想

  2002年7月,李莹从合肥市轻工机械厂技校机电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国电科第三十八所,从事电装工的工作。对于每一位工匠来说,师徒传承都是打开他们工艺之门的必经之路。李莹的学徒生涯中,三十八所“三高人才”高级技能大师李佳是个要求严格的人,在生活上可以照顾、可以谈心,但是在装配工艺上没有什么可通融的。

  李莹说,2005年,她跟着师傅李佳一起专门研究SMT表面贴装技术,那时候三十八所只有一台SMT表贴机器,由于是全进口,操作说明书全是外语,操作起来十分复杂,当时她就犯难了。为了完成任务,作为初学者的她,开始反复研究,跟着师傅和其他的技术人员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背,最终按师傅的严格要求,她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摸索,终于可以独立完成操作。那次,师傅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在师傅的“精准”教导下,李莹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自此成为一名真正的电装工。由于李莹基本功扎实,通过勤奋学习,她熟练掌握了分机机柜、组件、印制电路板、电缆等装配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一块QFP(一种电路的封装)上的240个引脚焊接,普通工人焊接需要一个多小时,而李莹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很快,她在同批电装工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十八所发展的中坚力量。

  李莹不仅在电装技能方面刻苦钻研,特别是在焊缝的返修方面,能够快速地解决产品出现的问题,三十八所的板级返修工作基本上被李莹承包了。凭借过硬的实力、良好的心态,在2015年,李莹在知名赛事IPC手工焊接竞赛“OK国际杯”中成功夺冠。2016年3月,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手工焊接世界冠军赛中,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可无论多少荣誉,在李莹看来,师傅说的一段大白话还是让她最受用。师傅说“技术学好走到哪里都有饭吃,但是想要做到技术精通,那就必须得下一番苦功夫,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李莹获奖。

工匠精神 敢于创新

  成功破解批量DAM组件半柔电缆无法安装难题、自创“台阶定位”焊接法......李莹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企业带来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通过改进创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并将成果进行转化,为公司的科技创新之路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十八所中有源部件领域里的核心业务——装配高密度集成的收发组件,按照创新改良要求要达到10件/天的生产需求,但现实中却存在工序多、难度大、任务急等棘手问题。

  关键时刻,李莹挺身而出,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装配流程进行详细调研分解,并借鉴精益改善精髓。根据分解工序的特点,她制作出了《工序分解写实表》,从人、料、法以及各工序间相互影响的信息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把影响装配效率的因素一一排除,成功将每件完成装配任务分解为15个工序,每个工序一个人,使产能能力提高到12件/天。

  态度决定人生的长度,能力决定人生的厚度。虽然产能取得很大进步,但李莹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作为精益改善项目的先行者,她对流程进一步梳理和优化,将装配工序重新分为12个周期相同的时间节拍,在节拍步骤内实现本工序的装配完成,同时对生产上的运动小车进行重新定义,每当节拍响起就有一件组件完成装配,将人、机完美统一,成功将目标锁定在14件/天,大大提高了三十八所的生产制造能力。

  16年精工坚守,如今李莹已经成为技术能手。当初初出茅庐的学徒,现在已是多名电装工的师傅。李莹说,当大家走进车间,已经能看到工业机器熟练焊接的身影,这是技术的进步也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但是在很多核心部位,依然有机器无法触及的地方,这便更需要精工匠人更加精湛的工艺。

赤子之心 书写青春

  如今,33岁的李莹已经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了,她看上去性格开朗、慈眉善目,由于工作的原因,还患上了近视。一个典型的“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必须以极大的耐心,极为专注的态度,极其稳定的技术水准,才能做到高效、高质,能够坚持下来全靠她内心的宁静和甘于平淡的人生态度。

  她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惜字如金,但谈及自己的工作价值,她的语速明显加快、语气里满是自豪:“我焊装的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一个和所有80后一样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李莹朴实,但充实、厚实,因此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出了灼灼的热血年华。

  参加工作至今,李莹始终视自己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小小螺丝钉”,谈及所取得的成绩,她总是说,“技术创新离不开好的环境,取得的成绩和所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热爱单位、热爱本职工作,单位、个人共同成长。”这是同事们对李莹的评价。因为对单位无比忠诚,在工作中,她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总能顾全大局,她始终相信只有在单位奔涌向前的洪流中,一滴水才能彰显出价值。作为分厂的团支部书记,她经常组织厂内的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今,由于表现出色,还顺利进入了党组织。

  对待成绩和过去,她始终一种“淡然”的状态。虽然“头角峥嵘际”,但她为人谦虚,把握好每一天力求再进步。与其他人不同,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她不断超越着昨天、超越着自我,这种追求状态散发的是遒劲的青春力量。(记者 王佳)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