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衣小吏:刹住走读风 办好民心事

20.10.2014  14:38

  长期以来,许多基层领导干部虽然工作在乡镇,但在县城购建住房,每到周五,便纷纷返城,周一上午或下午返回乡镇上班,来去概由公车接送,群众戏称这些干部为“走读官”。这些“走读”官中,他们大多数是抱着“一年看,两年干,不到三年往回转”的心态,得过且过,只想早一天回城。“走读”干部的存在由来已久,诟病也很多。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个顺口溜形容走读干部未必十分准确,但生动形象,确实点中了一些“走读干部”的状态。第二批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些“走读”干部通过学习教育转变了观念,改变了作风,走读停了下来。但有一部分“走读”干部仍然还在走,走掉了党的好作风,走掉了党群干群的鱼水情,造成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必须通过专项整治加以严厉制止。

  如今干部走不了,只是治理干部“走读”的第一步。而更重要的要进一步思考怎么让干部住得下,住下来之后应该做什么,这才是真正关系转变的工作作风。“走读”看似小事,实则是工作态度敷衍和群众感情淡漠,任由“走读”泛滥,会产生诸多问题。一是履职敷衍与百姓隔离,竖起一堵无形墙。二是占用公共资源滋生“车轮上的腐败”,助长特权思想。三是突发情况时,很难保证第一时间有效处理、控制,易造成重大损失。由此可见,“走读”非小事。中央查处6000余名“走读”干部,有效医治了党员干部“庸懒散奢贪”的“暗症”值得庆贺。

  “走读”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走读干部加强思想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多形式开展“走读”危害性的宣传,让广大干部意识到走读的严重危害性,不断加强干部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端正自己的行为,营造全面整改的氛围,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