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开启黄金时代

30.10.2015  11:30
  自2013年开始,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突然爆发并成为一股潮流。从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到第三方支付的全面开启,从众筹的平民化到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的百家争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如破竹。     对急于拓展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兴盛无疑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曙光。然而,新兴行业的无序竞争和监管缺失也不让不少企业和投资者深受其害。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什么才是更适合的互联网融资方式呢?     2015年9月初,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两大文件,融资租赁这一国际上最为常用的金融工具之一再次成为国内深化金融改革的焦点,以普资所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租赁平台也由此受到关注。     融资租赁因其具有融物和融资结合的特点,在支持实体经济、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和信贷、证券、信托等相提并论的重要金融工具。商务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融资租赁企业比上年底增加959家,增幅为88.3%,注册资本接近翻番。截至2015年6月底,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超过3.4万亿余元,较2014年年底上升14.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尤其是移动O2O热潮的掀起、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得到深化运用,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引导,互联网金融正迎来发展的春天,并正逐渐回归到金融服务的本质,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普资所董事长王丁辉表示,国务院连续出台文件使中国的融资租赁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里程碑,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融资租赁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普资所就是要立足政策风口,抢占互联网金融高地,以专业运营技术和资深融资租赁背景,利用先进的平台优势,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为融资租赁公司和机构投资商提供融资租赁资产转让与投资的中间服务。     谈到互联网融资租赁的发展前景,王丁辉认为,互联网融资租赁行业在未来十年必将大放异彩,不仅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未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融资租赁与国家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构建制造业强国的国家战略紧密相关。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制造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制造业贷款和租赁资产开展证券化试点。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联接金融业与实体产业的重要桥梁,融资租赁业将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大的资本后盾。     当然,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  融资租赁”也成为融资租赁公司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加快资金有效运行速度,实现资产出表,扩张资产规模的一种新业态与新模式。“我们欣喜地看到,租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周期。但是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融资租赁行业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王丁辉说,普资所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风险而诞生的,普资所希望能够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从而使融资租赁公司和行业获得长足发展。“据我们对国银租赁、海航资本、民生租赁、交银租赁、远东租赁及一部分中小租赁公司等的调查,我国每年至少有1.6-2.5万亿以上的租赁资产亟需盘活和交易,为解决融资租赁行业资金来源狭窄、资本约束及租赁资产流动性差等痼疾,像普资所这样的融资租赁资产交易所会越来越多,巨大的租赁资产交易市场也如同富有的金矿吸引众多的有识之士去挖掘、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