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和根雕艺术家为猴年献礼 最大的心愿是手艺有传承

04.02.2016  10:29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 www.ahwang.cn )讯 农历猴年春节即将到来,商场里、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卡通猴公仔和猴王装饰。但是,你见过雕刻在蛋壳上的美猴王和树根雕刻的金猴吗?近日,合肥的蛋雕艺术家王剑和根雕艺术家窦建安就以猴子为主题,创作了《灵猴献瑞》《金猴闹春》等作品,为新年增添喜庆和祝福。而对他们来说,新年里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一个月雕出六只灵猴

40岁的合肥蛋雕艺术家王剑是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他曾用蛋壳创作了徐悲鸿水墨丹青、中国梦、金鸡百花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蛋雕作品,是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州蛋雕”传承人。为了迎接猴年,他在蛋壳上雕刻灵猴贺岁、猴年大吉,令人称绝。

王剑主要跑夜班,回家后,他只睡几个小时就开始创作,每天都会雕刻三四个小时。为完成“金猴贺岁”,他花费了一个礼拜。他还通过金丝猴的形象,创作了《猴年大吉》,用小篆雕刻祝福语。近一个月来,王剑一共完成了六个猴年作品。

他的蛋雕工具非常简单:一个单面刀片、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通过图书和网络寻找猴子的简笔画,用铅笔在蛋壳上打底稿,雕刻时在细节处进行再创作和升华。

雕刻完成后,王剑才在鸡蛋底部钻一个小孔,用注射器将蛋清和蛋黄吸出。为了保存蛋雕作品,王剑还会在蛋壳外着一层清漆。在他手中保存时间最长的蛋雕已经有十七八年了,如今依然完好如初。

最喜欢中国文化元素

蛋雕技艺是在飞禽蛋壳上刻琢成画,最早起源于欧洲,是世界上最“脆弱”的艺术之一。王剑的蛋雕技艺融合了绘画与雕刻,并充分运用了中国元素,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展现出水墨画、人物、花鸟等绘画效果。

每到春节前,王剑都会结合当年的生肖进行创作,但他对“洋节”从不“掺和”。

2012 年,王剑就创作了《西天取经》,有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一套人物作品。有人在展会上看到后,提出高价购买,王剑没舍得。记者看到,其中的美猴王头戴雉鸡翎、身披黄金甲,手拿如意金箍棒,分外英武。

最欣慰蛋雕进入课堂

对王剑来说,蛋雕是他的爱好,不是为了赚钱。“如果用来赚钱,商机不好的话你就会抛弃它,但是作为一种爱好和梦想,不管再困难,你也会一直坚持。”

从事蛋雕艺术20 年的他,还将蛋雕带进了合肥的小学课堂。他的妻子郭迎年作为合肥南岗小学的非遗指导老师,每周都会带领小学生做蛋雕。“蛋雕是一门锻炼动手能力的艺术,蛋壳本身没有成本,所以还是一门环保艺术。”

南岗小学的蛋雕七彩社团在蜀山区小学社团才艺展示和合肥市中小学手工嘉年华上都颇受瞩目,而王剑最为欣慰的是,有那么多孩子爱上了蛋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