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龙子湖年年疯长的水草 今年没再出现(图)

24.05.2016  17:29

  中安在线讯 据蚌埠新闻网报道,往年这个时节,龙子湖水面上都会出现大面积的水草,将湖水“染”成黑绿色,即使每天打捞,水草仍生长不绝。今年到湖边游玩的市民惊奇地发现:水草少了。从龙子湖大桥向南北湖面望去,水面如同往常一样清澈,只有岸边浅水处还有部分水草在浮动。

  (图片由记者陈昂摄)

  昨天上午,淮河晨刊记者来到龙子湖公园,经过一天大雨的洗礼,公园里的空气格外清新,不少市民来到湖边游玩。“今年水草好像少了,水里的腥臭味也少多了。”游客赵女士在和家人游玩时发现了这一现象。据她介绍,往年五六月份,水面上会有成片的黑绿色水草,而且发出略微腥臭的味道,而今年,这一现象有了变化。

  记者站在桥头向水面望去,发现湖水较清,湖面上基本没有杂物,仅在岸边还有部分水草存在。湖面上虽然有几只木筏在清理水面,但记者在靠近岸边的木筏内并没有看见大批量被打捞出的水草。显然,今年大面积的水草疯长现象并没有在这个季节发生。

  龙子湖疯长了多年的水草难道失踪了?记者带着这一问题联系到了负责公园物业的安徽万都物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营运部经理张兴山笑着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龙子湖水面早就变成了龙子湖“草原”,每天能打捞出10吨左右的水草,必须从外面请来大卡车拉运。今年,每天出动10只清捞船在万亩水面上来回巡查,最多也只能清理出2吨左右的水草,用清洁车就能拉走。疯长了多年的水草的确“失踪”了。

  水草锐减,原因何在?

  张兴山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连续三年的治理,让龙子湖水域生态日益平衡。三年来,经开区管委会每年都要委托物业公司向湖内投放鱼苗,清理疯长的水草,并每天进行打捞,保持湖面景观。

  “其实从去年起,湖里的水草就比之前要少了,只是效果还不太明显,不像今年成效这么大。”张兴山说。今年1月起,公司就已经向湖里投放了300余万尾鱼苗,主要有青鱼、草鱼、鳊鱼、黄鲢等种类。由于1月份水草还没有发芽,鱼类存活率高,而这些鱼类又喜欢以这种水草为食,因此会大大减少水草数量。持续三年的有效投放,保证了龙子湖水域的生态平衡。

  此外,据张兴山介绍,鱼类的投放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在综合考虑水草总量、鱼类数量和生长习性等进行投放,每年还对鱼类进行捕捞,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保证不出现清理水草却养鱼为患的局面。

  与此同时,今年四月初,经开区就开始委托物业公司打捞水草,预计打捞时间将持续到6月中旬。“这比往年提前了近半个月,之前水草全部清理完毕得等到6月末至7月上旬,主要是因为水草少了,生态更加平衡。”张兴山告诉记者。

  龙子湖里每年夏季疯长的水草到底是什么?其治理能否做到保持甚至彻底治理?

  经开区建设和环保局副局长赵益海告诉记者,根据水利部门之前的考察发现,龙子湖中的水草学名为菹草,实际上是水质的一种指向。这种水草只能生产在较好水质中,劣五类水中几乎不可能有菹草的存在。菹草的出现,实际上说明龙子湖水质良好。事实上,根据监测可以看到,龙子湖水质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龙子湖作为景区,要保持景区环境,现在的打捞主要是从这点出发。”赵益海表示。同时,他也指出,如果放任不管,任由其疯长,会影响生态平衡,菹草大量腐烂后也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据介绍,菹草的生长和繁殖期为5月到6月份,7月至8月份会自动下沉到水中。因此,现在仍属于菹草生长期。虽然目前通过治理,菹草已经出现了锐减现象,但经开区仍将时刻关注其变化,并综合以往经验,专门制定了综合治理与监管措施。“我们不仅安排了专人定期报告菹草生长情况并科学制定菹草处置预案,还加大湖面巡查力度,在深水区安排船只巡查和打捞,在岸边安排人工进行清理,确保在保持环境美观的同时,做好生态的保护。”赵益海说。

  此外,由于菹草是良好的鱼类饲料,赵益海表示,经开区还将继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鱼类投放,保证生态平衡。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