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水利学会创新项目获2015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6.05.2016  09:13

  日前,蚌埠市水利学会“蚌埠市多水源联合配置与供水安全研究及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由水利学会组织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海睿臻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蚌埠市供水结构单一,水源地建设滞后,地下水超采;调蓄能力不足,过境水利用率、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保障程度低;枯水年及枯水期争水矛盾和水污染问题突出,多水源配置能力薄弱等难题,从水资源演变特征、水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枯水期多水源演变规律及动态模拟、水资源供需态势分析、多水源多用户联合配置技术、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措施、供水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历时长达五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包括:采用多时间尺度分析法对水文情势和水资源演变规律进行了多要素系统分析,揭示了变化条件下水资源全要素演变规律;建立了考虑作物水利用和沟网调蓄条件下的地下水调节计算模型,实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良性互馈及高效利用。建立了基于交互式情景共享-系统仿真耦合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系统研究了地表水、地下水、沿淮洼地蓄水、外调水、再生水等多水源水量调度动态约束条件,提出了多水源、多用户、多控制要素动态条件下的蓄引技术和不同组合条件下的联合配置方案,为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构建了淮河干流蚌埠闸以上枯水年、枯水期水资源动态演变模拟模型,剖析了不同枯水组合情境下水资源供需态势,定量评估了不同用水竞争及不合理开发情景引起的缺水及水环境污染等供水安全风险,为制定蚌埠市供水安全保障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创建了区域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构权的区域水安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发了基于系统用户满意度最大的水资源应急调度关键技术,为制定应对淮河突发水污染和极端枯水事件应急调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融合供水保障、生态复育、山水景观、山水文化于一体的水域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改变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只注重供水保障的现状,为区域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协同建设提供了示范等研究成果。
  该项目所构建的模型、方法和技术体系等,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论著30余篇(SCI/EI检索7篇),出版著作1部,促进了水文水资源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经专家鉴定,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已被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蚌埠市水利局等单位应用于安徽省制定淮河水资源“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及分解、淮河蚌埠闸上水量分配、沿淮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枯水期水资源调度,引江济淮和淮水北调规划决策、以及《蚌埠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和《蚌埠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中,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蚌埠市水利学会作为一个获评社会组织4A等级认证的市级学会,集聚了大量的水利科技人才,目前拥有学会会员1051人。长期以来,学会在动员组织科技工作者为促进水利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2009年以来,先后开展了《蚌埠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淮河干流小蚌埠段水环境整治工程》、《淮北平原典型河流污染对地下水影响研究》等技术咨询和研究项目,为地区和流域水利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淮河流域综合治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抗洪减灾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科技思想库和专家智囊团的作用。(蚌埠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