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联姻”能否孕育健康“宝宝”

13.10.2015  15:30

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时过半年,企业“+”快步伐,抢占平台、抢先融合、抢滩市场,政府“+”快新政,顶层设计、政策引路、监管引导。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清晰勾划“互联网+”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不仅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时尚热词,更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一个标志行动,正在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变革和效率提高,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加快推进“互联网+”,将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 “互联网+”的前提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的广泛应用,抓手是传统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过程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互联网化,愿景是再造产业空间,结果是实现发展数据化。互联网经济大潮中,无论是传统企业“高攀”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企业“下嫁”传统企业,本质是相同的,即通过“+”实现融合、创新与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突入式扩张,影响着每一个行业的生存方式,改变着每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但虚实“联姻”能否孕育健康“宝宝”,根本上取决于“+”的方式。

不能是简单的物理“+”,而要融合的化学“+”。

动物界有两种联姻的案例:一是“驴+马”生出骡子,驴长于耐力、可负重,马长于爆发力、有速度,“驴+马”生出的骡子融合二者的长处,成为人类运输的有用“脚夫”;二“狮+虎”生出狮虎兽,不仅没有融合二者的长处,身体素质还下降了,一些机能甚至退化了,只能养在动物园供人观赏。

市场上有两种联姻的案例:一是一家手机企业推出宝石手机,“拉郎配”把快速消费品与耐用消费品“+”在一起,结果两个消费群体都不看好;二是一家手机企业与空调企业合作推出智能空调,用户通过手机可以实现远程操控空调,被业界认为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典型。

互联网时代,虽然传统产业被淘汰的越来越多,但创业大潮中互联网企业夭折的可能更多。一家企业只有耐力没有速度,很快会被淘汰;同样,只有速度没有耐力,只能流星一闪。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既是拯救传统产业,也是互联网企业的自我救赎。因此,“互联网+”的重点是怎么“+”,不能只是简单的物理“+”,而应实现化学“+”,不能互相排斥而要相融相长。这种“联姻”如果不经历痛苦的孕育,把互联网思维、技术与传统产业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甚至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进行“全方位”融合,实现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重组与创新,如果不能让双方发生“血脉相通、深入骨骼”的深度融合,实现企业文化与精神的熔炼与重铸,就生不出体质和精神双健全的“宝宝”。

不能指望“一加就灵”,而要专注精进。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这句名言激励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互联网创业大潮,搭上“互联网+”快车。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互联网的确对传统研发模式、营销方式和服务模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开发人员可以直接与客户互动让产品更贴近需求,社交媒体可以让企业更精准地定位客户,在线销售可以降低厂商的渠道成本……但是,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也让不少人产生幻觉,以为只要贴上“互联网+”的标签就可以百战百胜。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客户主导,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海量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无论是互联网企业从线上加到线下,还是传统行业从线下加到线上,目的都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传统产业来说,“互联网+”的要义是通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质量提高和服务改善,但绝不是“一加就灵”,人们看的是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而不是看它是不是加了互联网。互联网是利器但不是神器,它不能代替产品创新,不能代替技术研发……因此,任何企业通过“互联网+”改造业务模式时,绝不能忘记创新为本、品质为王、服务至上的根本经营之道,必须坚持“扫地僧”精神,专注、精致地做好产品、做好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否则,只顾“抢风口”、赶时髦,“+”一千次也改变不了困境。同样,互联网企业从线上加到线下,也要专注于精致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舍此别无其它。(曹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