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个体户薛春光致富不忘助乡亲

26.12.2016  17:51

   

安徽省蒙城县立仓镇张长营村农民薛春光做畜牧养殖业多年,每年拿出数万元人民币及繁生猪帮助当地有困难的农民共同致富,他帮助当地群众致富的事迹,受到当地群众的一直好评。

 

记者见到薛春光时,他正在忙着给当地群众帮助讲解指导怎么养殖预防疾病,满身汗水的薛春光没有时间接待记者,这边刚一结束,他又要赶到他经常帮助的一位五保老人家中,他急匆匆的告诉记者,这位五保老人生病了不愿意去医院治疗,他要及时赶过去劝说老人去医院接受治疗,因为只有他去,才能说服这位老人。

 

晚上七点,记者终于见到忙了一天的薛春光,他向记者介绍,他今年54岁,共产党员,他们的村子偏僻、距离县城太远,小时候的农村贫困生活让他记忆犹新,这样的贫穷生活不想让下一代重复了,一定让家人当地的群众过上好日子,所以,他小时候的梦就是想把当地的土地变成黄金地,让当地的群众彻底过上好日子。

 

薛春光解释,要想让当地的群众富裕,首先自己要先富裕起来,有了钱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于是,九十年代末期,他想法筹集资金承包了当地的荒鱼塘,同时,他在鱼塘边建了一个1000多平米的畜牧养殖基地,他想养鱼和养猪同步进行,这样及环保又方便养殖并且挣钱快。

 

2003年,薛春光的环保又双丰收的梦想很快破灭,当年,因为生猪市场行情十分不好,在加上当时的非典环境疫情,导致他直接亏损近30万元。

 

薛春光回忆过去满面含泪,他告诉记者,当时他感觉一下子从天上掉进了冰窟窿,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但是,他不服输的韧劲使他再次振作了起来,于是,他天天四处筹资,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实在不够,他又多次找到蒙城县立仓信用社,经过他的不断努力,他从立苍信用社又贷出30万元贷款。

 

筹到启动资金后,他外出学习了养殖技术,同时,他把畜牧养殖业技术员聘请了过来,他重新开始扩大了生猪养殖,2004年以来,经过几年的寒霜努力,薛春光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占地达近30亩的养牛、养猪、养鸡鸭鱼一条龙的大型养殖场。

 

薛春光认为,一定要确保质量,只要确保质量,销路也不用愁,所以,他一直坚持生态饲料养殖,绿色环保的东西,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要求,多年来,他的养殖场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质量问题。

 

为了满足养殖需要,薛春光告诉记者,2011年,他又投资兴建了总面积16000平米的一个养牛大棚和一个养猪大棚,每年出栏育肥猪500头左右、黄牛100余头,同时,他养殖的鹅和鸭,每年出栏5000多只。

 

薛春光告诉记者,我虽然富裕了,但是,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多年来一直没有忘记当地群众,我一直在想法尽心尽力帮助贫困房和特困户,帮助想靠养殖发家致富的群众,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发生深刻变化,农户散养散卖的传统方式缺乏规模效应,加上疫情防疫风险不可控制,逐渐退出历史,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为主流。如何让农民搭上现代养猪业快车?薛春光想了不少办法。

 

而多数农民想养殖,但是缺乏资金,近年来,为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猪养殖和其它养殖业,他每年拿出价值数万元资金及繁母猪以此帮助当地贫困户,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目前,当地不少农民在薛春光的帮助下,通过科学养猪实现了脱贫致富,薛春光介绍。

 

      蒙城县立仓镇陆瓦房村庙东村民组农民张建科告诉记者,他现年58岁,因家属脑血栓致偏瘫,不能外出务工,2007年认识薛春光,薛春光帮助扶持他两头母猪,并且帮助他卖育肥猪,现在他解决了生活温饱,朝小康生活迈进。

 

现年78岁的立仓镇郏庙村油房庄群众郏云雨告诉记者,他是五保户,2009年薛春光把我接到他家,从事轻微劳动使我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每月工资1000元,至今生活快乐。

 

当地群众还向记者介绍,薛春光帮助当地群众的事情数不胜数,如立仓镇张长营村尚庄的村民乔长青,病致左肾萎缩;还有立仓镇陆瓦房村群众陆胡队,身患冠心病、肺气肿,不能从事正常劳动生产,他们都是在薛春光多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让他们解决了温饱,奔向了小康生活。

 

薛春光原来一直想成立蒙城县立苍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帮助更多的群众,可喜的消息是:2016年12月7日,薛春光注册的蒙城县春光养殖专业合作社终于被批准成立了。

 

薛春光说,他要尽最大的努力,把这个畜牧养殖产业推广开,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带动村民都搞养殖业,共同致富,薛春光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为当地村民们“撬开”一扇致富的大门。

 

图为: 养殖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