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选育的“皖甜粱1号”获国家级品种证书

28.10.2014  12:57

  日前,由我校詹秋文教授主持选育的青贮能源兼用型甜高粱杂交新品种“皖甜粱1号”获得国家级品种鉴定证书。

 

  “皖甜粱1号”株高330.2厘米,茎粗2.05厘米,分蘖2.1个,含糖锤度17.7%,出汁率50.7%,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0。2011年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平均鲜重比当年国家对照(辽饲杂1号)增产101.3%。2012-2013年全国区域试验平均鲜重5036.6 公斤/667平方米,比新设立国家对照(辽甜6号)增产11.6%。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测,该品种粗蛋白6.80%、粗纤维25.78%、粗脂肪22g/kg、粗灰分6.8%、可溶性总糖7.0%、水分4.9%。在株高100厘米左右,叶和茎中氢氰酸含量均低于1mg/kg。该品种具有抗旱、耐涝、耐倒伏等优点,在一般的耕地、轻盐碱地均可种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作为青贮饲料饲喂安全,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前景广阔。目前,该品种已在安徽、湖南、浙江、山东等10余省市区示范和推广。

  “皖甜粱1号”是继省“115”饲草育种研发团队选育出“皖草2号”、“皖草3号”两个国审品种之后,选育的第三个国家级品种,也是我国南方地区选育的第一个国家级甜高粱品种。该品种的成功选育,将有力推动省级重点学科草学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责编:汤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