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药"满城难寻 知情人:花高价也能买到

29.08.2015  10:35

  8月27日下午,宿州市民赵先生在沱河垂钓,鱼钩被挂在河底后下河捞取,不料脚被利器划伤。医生建议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赵先生跑了多家医院都没找到这种药。接到赵先生反映的情况,记者对宿州多家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进行了探访,发现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几乎没有,即使有,售价也高达三百多元甚至四五百元。业内人士透露,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这种药产量少,二是医院不愿进货。

   市民反映

   被扎伤后一针难求

  今年34岁的宿州市民赵先生平时喜欢钓鱼,8月27日下午他在宿城沱河二桥下面垂钓时,突然鱼钩被挂在了河底的杂物上,无论如何也拉不上来。

  “我这个鱼竿六千多块钱买的,担心硬拽的话会断竿,我就从河边下水想把鱼钩取上来。”赵先生说,他下河蹚水往前走,还没走到鱼钩跟前,突然感觉脚底一阵刺痛,像是被什么利器划伤了。

  赵先生说,受伤后他赶紧往河岸上走,上岸后发现脚被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血流不止,伤口里还塞了不少淤泥。紧接着,在钓友的搀扶下,赵先生来到了宿州市埇桥区道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经过简单的处理以后,我看伤口比较深不放心,就打电话给一个医生朋友咨询,他建议我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接着我就跟社区医院提了。”赵先生说,但是社区医院的医生却告诉他没有这个药,建议他到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去找找。

  赵先生紧接着来到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样被告知也没有这种药,又被医生建议去宿州市立医院试试。

  “我又到市立医院,门诊、急诊药房都问了,他们都说没有,又让我去住院部药房问,在那也没有问到。”赵先生说,从社区医院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再到市立医院均被告知没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他又打电话托朋友打听,得到的答复是问遍好几家医院均没有这种药。

   业内人士

   多种原因导致缺药

  记者接到赵先生反映的线索后,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宿州市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绝大部分没有这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昨天上午,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宿州市埇桥区一社区医院的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进价在100元左右,以前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种药,药价也就是在120元左右,这个药你不能卖得太贵,贵了就违反规定,但进价又高,用的人也少,所以医院不想进。”

  这位社区医院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执行购进药物的渠道是“网上采购”,执行一个统一标准,在这个采购标准之列的药物直接在网上就可以采购了,但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不在“网上采购”的药物名单里,医院要想进购这种药必须走“应急采购”程序,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审批,也不一定能进到货。

  昨天下午,宿州市立医院医保科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药物医院经常没有货,一方面是因为这种药物是生物制剂,厂家生产得少,货源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病人用得少,医院很少备货。

  宿州市立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一般人受外伤以后可以打破伤风疫苗,除非对疫苗过敏,才必须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有过敏体质的人会用,市场需求并不大,即使不备货,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营也没什么影响。”

   记者调查

   多花点钱也能买到

  “不仅我们医院没有,宿州市也没有几家医院有这个药的,不过也是能买到的。”

  采访中,宿州市立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坦言,要想买到这种药物,可以到私立医院或者药房去看看,但是价格一般都很高。

  “正规医院没有货不代表外边买不到,你需要我可以给你搞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也这样告诉记者,他同时表示,这种药价格比较高,要四五百元一针。

  正规医院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长期处于缺货的状态,面临“一针难求”,但因为有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又可以高价买得到。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面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正规渠道缺货的情况,一些个人和单位绕开了正规医院的进货渠道,规避国家的限价要求,擅自抬高价格销售。

  昨天记者在调查时接到市民反映,宿州市疾控中心就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记者随后赶到宿州市疾控中心门诊,一位医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确实有这种药,但是售价较高,一针要390元。

  “一针打掉将近400块钱,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太高了?”赵先生认为,尽管这种药的使用群体较小,但对需要的人来说往往就是“救命药”,可眼下到处都买不到平价的,能买到的又太贵,对患者来说肯定不公平。

   短评

  有,还是没有?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人血制品,其产量受采血量影响比较大,在如今全国多地频闹“血荒”的情况下,制药成本上升、产量下降可以理解。但让人不解的是,如果医院没有药主要是因为产量下降的话,为何高价卖药的“非常渠道”不受此因素影响?

  笔者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交易平台“快易捷药品交易网”上搜索发现,规格同样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绝大部分零售价在每支一百多元至两百多元,批发价还要稍低一些。笔者联系了其中一位商家,他表达了2个方面的意思:1.这些药品成分、质量都一样,售价不同是因为产地不同;2.大批量供货没有什么难度,但是价格会在不同时段随市场情况波动。

  如此看来,你买或者不买,“货”都在那里,不离不弃。受限价管控的说“无货”,可随意开价的说“管够”,还是逐利心态在作怪,医院没有“动力”罢了。但想想急需救治的伤者,医院还是常备几支“救命药”,才对得起“悬壶济世”这几个字呀。